关公:晋商的道德偶像
我们前去的晋商会馆,有不少就叫山陕会馆。其实,晋商会馆以山陕会馆为最多,也以山陕会馆最具代表性。山陕会馆敬祀关公,是商业会馆与关帝庙的特殊结合体,所以又称关公祠、山陕庙。作为山、陕商人崇拜的精神偶像,关公所代表的“忠义”、“诚信”美德,为山陕会馆镀上了一层耀眼的光芒,使一座商业会馆超越了“义”与“利”的争辩,打出了“诚信为本”、“义中取利”的商业道德宣言――这才是山陕会馆商业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山陕会馆的魂之所在。
山陕会馆为什么要建成商业会馆与关公庙的特殊结合体?为什么要把匡扶汉室“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关羽,推崇到与孔子平起平坐的位置上?社旗县文化局副局长、社旗山陕会馆馆长王焕一为我们解释了个中原因。
自古以来,被历代统治者尊为“至圣”,而又为公众普遍接受者只有两个人,一位是文圣孔子,一位是武圣关公。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一员大将,关公不只以豪迈绝伦、英烈逸群而著称,而且以善读《春秋》、恪守忠义、至诚至刚而倍受尊崇。经过一千多年的不断神化和美化,人们心目中的关公,实际上早已由一位历史人物,升华成了中华民族诚信、忠义精神的化身,成了全民族的道德偶像,具有了强大的道德约束力和感召力。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各地官府的保护与支持。康熙皇帝为了同化汉民,对汉人敬仰的关公也推崇有加,在历代统治者褒封之上,又累累叠加至24字:忠义神武灵佑勇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诩赞宣德关圣帝君。而把山陕会馆建成敬奉关公的庙宇,自然会得到各地官府的大力支持,并成为接待官府的重要场所,商业活动自然融入主流社会。
关公祖籍山西解州,和晋商是“乡亲”关系,故而更受山西人的崇敬。山西和与山西相邻的陕西两省商人,自然为这位千古圣人而深感自豪和荣耀,更要仰仗这尊千古之神,保佑秦晋商贾招财进宝。因此,关公也就由“武圣”变成了商人心目中保佑发财的“财神”。
但这都不是最关键的原因,晋商敬祀关公,最关键的原因是关公具有忠义、诚信的传统美德,仁义、诚信、公平,这些在商业交往中必备的品德,在关公身上都能找到。因此,晋商把关公作为道德偶像,以关公的“义”来团结同仁,摒弃“见利忘义”的不良动机;以关公的“信”来取信于社会,取信于顾客,摒弃欺诈、伪劣行为。据史料记载,晋商的商号行规中大都规定了“重信义,除虚伪”、“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薄族恨”,反对以卑劣手段骗取钱财,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正因为关公身上寄托了商人“诚信为本”、“义中取利”的商德追求,听以晋商每到一地经营,都要先修关帝亩,对关公百倍崇信。如在社旗山陕会馆的匾额、楹联中,就写满了对关公忠义、诚信的颂赞之词:“义冠古今”、“仗义秉忠”、“至大至刚叁天两地,乃神乃至震古烁今”、“护国佑民万代群黎蒙福祉,集义配道千秋浩气满寰至”、“大义秉乾坤无愧馨香百代,精忠贯日月允宜俎豆千秋”等等。在东西辕门内刻有“升自阶,阅其履”的额题,教化人们只要像关公那样忠义、诚信,就会步步高升。
可见,晋商对关公信义精神的崇拜,不是强行规定的,而是“见贤思齐”式的,它已转化成了晋商内心自觉的道德追求和商业活动中自觉的道德实践。
关公晋商的道德偶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