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观后感
《挪威的森林》
第一遍看《挪威的森林》(以下简称挪),大一上学期,图书馆一楼文史阅览室。
通篇,只读到了孤独和死亡的味道。
读罢悲痛欲绝,恰恰契合我当时徘徊孤苦,陷入哲学思考人生意义的境况中,不觉为此书透露出来的悲哀深深感慨。
记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通过生而同时培育了死,但这仅仅是我们必须懂得的哲理的一小部分,而直子的死使我明白,无论谙熟怎样的哲理,也无以消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面前,又是那样软弱无力-----我形影相吊地倾听这暗夜的涛声和风鸣,日复一日地如此冥冥苦索,我蓬头垢面,背负旅行背囊,踏着初秋的海岸不断西行,西行……”初读这段话一如平地一声雷在我心里炸开,这段话的每一字每一句就像一股奔腾的热血瞬间从头顶直窜脚底,使得我身上的每个毛孔张开,心跳加速,我反反复复重读几遍,仍然被这段话所透露出来的悲哀深深震撼,它强烈的震撼我的身心,无论如何我都相信只有在认真思考过生死的人才能读懂这段话所透露出来的悲哀,那是经历了何等由死亡带来的悲哀以及如何在由死亡中苦苦思索而得出的结果,那是经历了怎样孤独思考后的结论。
第二遍看挪,大二下学期,临汾----北京,大北京---哈尔滨的火车上。
通篇,读出了性与爱的情感。
渡边在直子死后,或者是和初美的交往中开始了解了爱和性其实是完全统一的,他爱直子,同时也爱绿子,其实直子所有的存在都只是渡边身上静止的一部分,他停留在渡边身体深处,就像死亡,就像已经死去的木月,他们都只是渡边长久以来静止不变的地方,就像渡边的生活状态,平静的,安稳的,死寂的,因为这是死亡带来的阴影,也是直子的病所带来的后遗症,他要维持这种静止来怀念过去美好的岁月,但是在他渐渐成长的过程中,他和木月所不同的是,他没有逃避自己的责任,而是迎难而上,在看望直子回来之后,开始为了和直子的未来负起责任,他变得坚强和勇敢,他开始承担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变化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绿子作为活生生的女孩,生气勃勃的生活在他身边,他也开始想要成长,于是爱的天平就慢慢的转移到绿子身上,就是这样一个爱情故事,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男人对于爱和性的态度。
直子和绿子都是渡边身上不同的两部分,一个静止一个跳跃,一个死寂一个鲜活,用玲子的话来说就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荡舟于美丽的湖面,我们会既觉得蓝天迷人,又深感湖水多娇----两者同一个道理。”
同时被渡边的话深深迷倒
“最最喜欢你,绿子。”
“什么程度?”
“像喜欢春天里的熊一样。”
“……”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你好,小姐,和我一块儿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这
《挪威的森林》观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