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文言文.doc期中复习讲义(文言文)
《古代寓言二则》
一、 文章内容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 持度!”返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FI: “何不试之以足? ”門:“宁信度,无自 信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FI: “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 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二、 文学常识
1、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二、语音
1、先自度其足(du6) 2、吾忘持度(dti) 3、遂不得履(sui) (1U)
4、宁信度(ning ) 5、遽契其舟(jti) (qi)
四、 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 2、反归取之反同返,返回
五、 一词多义
1、度(1)先自度其足(量长短) (2)吾忘持度(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3)宁信度(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2,
3、
六、
1、
3、
5、
7、
七、
1、
2、
3、
4、
5、
6、
7、
之(1)而置之其坐(代指量好的尺码) (3)至之市(到 市(1)至之市 重点词语解释 而忘操之操: 遂不得履遂: 无自信也无:
去)
(集市)
(2)何不试之以足(履)
(4)入水求之(代指剑)
(2)市(集市)罢。
2、及反及:到,等到
4、宁信度宁:宁可
6、遽契其舟遽:立即,匆忙。契:雕刻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指示代词,这儿8、不亦惑乎惑:迷惑,糊涂 重点语句翻译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宁信度,无自信也。” *宁可相信自己量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是吾剑之所从坠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去了。
拿,携带 终于
不,没有
八、课文内容理解
1、 郑人最可笑的语言是哪何?此句突出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2、 《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 。
3、 、《郑人置履》讲有个郑国人去买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脚而相信尺码,最终没有 买到鞋的故事,旨在讽刺那些不从实际出发,信守教条办事呆板的人,告诉我们具体情况下 应采取具体办法的道理;“刻舟求剑”的故事则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 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很显然,这则寓言讽刺的是那些固守陈规陋习,不懂得 根据变化的情况改变看法或办法的蠢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九、开放性试题
1、 寓言,就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浅显的故事情节中。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 如:画蛇添足,请君入瓮,叶公好龙,等等。请你再列举一些!
*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智子疑邻等
2、 你怎样看待郑人置履和刻舟求剑?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写汉字。自dud ()其足ning ()信zhul ()于水ju qi ()其舟
填空。
《郑人买履》选自 ,作者韩非, 时期哲学家, 家的主要代表人
物。《刻舟求剑》选自 ,这部作品是战国末秦相 组织编写的论
文集。
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7年级文言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