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健康人格模型
第1页/共21页
弗洛伊德的生平
1
心理结构与人格结构
2
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3
实现心理健康的方法
5
性心理发展阶段论
4
弗洛伊德的健康人格模型—— 正视并建设性满足自己的人
第2页/共21页
弗洛伊德的健康人格模型——正视并建设性满足自己的人
一、弗洛伊德的生平
Sigmund Freud
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出生于捷克的犹太人
第3页/共21页
父母是犹太人,父亲经商。4岁时全家迁居到维也纳,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那里度过的。在上中学以前,弗洛伊德是在家里接受父亲的教育的,尽管父亲的文化程度很低。当弗洛伊德9岁的时候,由于具备了过人的智力,加上平时的努力自修,以优异的成绩比入学年龄提前1年通过了中学入学试,17岁时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于吉姆那森学校。
第4页/共21页
17岁时他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在学习生物学、医学、病理学、外科手术等课程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受当时传统医学的影响,试图对大脑生理结构的了解揭开精神病的原因,但发现较少。
在法深造期间,对医生夏科用催眠疗法治疗癔症以及关于性在癔症中的作用和癔症是心理失衡而非器官失调产生兴趣。
第5页/共21页
在奥地利做私人精神病医生时,同事布洛尔告诉他关于安娜的案例……
1895年,他俩合作出版《癔症研究》,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学的开端,受到了很大非议,布洛尔退却,弗洛伊德被维也纳医学会出名,但一直坚持。
研究的转折点
第6页/共21页
此书的出版,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弗洛伊德在医学史和心理学史上第一次使用了“精神分析学”这个概念。
1900 年《梦的解析》一书的出版,他认为心理障碍是由于性紧张累积而引起的。该书被许多人推崇为弗洛伊德最伟大的著作。
1910年《精神分析五讲》,建立庞大的精神分析学说体系。
学术理论奠基
第7页/共21页
心理结构
(1)意识(Conscious)
指人心理中能被人觉察和感知的过程与内容,如
记忆、态度、观念等。
(2)前意识(Preconscious)
指虽潜隐,但在某种条件下却可成为意识的心理
内容。如通过努力回忆而记起的往事,如通过梦和口
误等所显露的心理内容。
(3)无意识( Unconscious )
指心理中深藏不露的潜隐意识,它包括各种先天
本能和被意识(各种社会规则和观念)压抑到无意识
中的心理活动。
第8页/共21页
人格结构
(1) 本我(Id)
又译伊特,指人格中原始的非理性的冲动和本能,如性本能和攻击本能或生本能和死本能,而这些冲动便构成了基本的心理能量或说驱力源——里比多(Libido)。
本我代表着不肯驯服的激情,弗洛伊德喻之为一大锅沸腾的水。本我没有价值。善恶与道德观。
本我信奉享乐原则。举例。
第9页/共21页
2)超我(Super-ego):
人格中良知部分,超越生存需要,渴望追求完美。得之于父母、老师等社会影响。父母老师以自己的超我为模型教育儿童,使之逐渐积累起好坏善恶的观念,超我是社会化的产物,包含着民族的传统,甚至古代的风尚及思想。
超我按道德原则行事,大部分处于无意识。举例
第10页/共21页
弗洛伊德的健康人格模型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