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速度和加速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方法。
2.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
(1)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单位:m/s
(3)公式:
3.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称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3)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对应;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对应。
4.速度与速率
速度的大小叫速率,在日常生活中说到的“速度”,有时是指速率。
5.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6.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
(1)加速度:物体的速度变化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单位:
(3)公式:
7.知道加速度是一个矢量,以及加速度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8.知道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描述一个物理量的方法,体会科学的方法,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速度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介绍和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能够正确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
2. 知道速度和速率之间的关系。
3. 会计算平均速度。
4. 会计算加速度,并且要能够正确判断加速度的方向。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手段:讨论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三、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全面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相关知识。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回顾初中所学速度的相关知识,熟悉本节内容。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出示信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强烈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在东南亚和南亚数国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超过15万,海啸的特征之一是速度快,地震发生的地方海水越深,海啸传播的速度越快。海水越深,因海底变动涌动的水量越多,因而形成海啸之后在海面移动的速度也越快。如果发生地震的地方水深为5000米,每小时可达800公里,移动到水深为10的地方时,时速放慢,变为40公里。
试想一下,以刘翔110米跨栏的速度,如果当时他正在海边度假他能逃生吗?
(二)新课讲解
1.速度
(1)匀速直线运动
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先从简单的直线运动开始研究。
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板书)
(2)速度
在大自然中,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为了比较准确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引入了速度这个物理量。
( 1 )定义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通过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用v表示。
(2)公式与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注意:公式换算 1 m/s= km/h(学生自己推导)
(3) 物理意义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4) 注意
速度是一个
第3节 速度和加速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