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掌握新生儿黄疸的分类、护理措施。2、熟悉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3、了解诊断、治疗要点。
第1页/共58页
一、概 述
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
第2页/共58页
胆红素的代谢
单核C:RBC120 单核细胞吞噬 血红素 胆绿素 胆红素(游离)
珠蛋白
血液:胆红素+白蛋白 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 肝
(黄胆时不要用水杨酸、磺胺药)
肝:复合物 胆红素 Y,Z 复合体 内质网 胆红素 葡萄糖醛酸 结合胆红素 肠道
白蛋白 Y,Z UDPG -T
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肠道:结胆 胆红素 细菌 胆素原 肠道下段 胆素(黄褐色)
葡萄糖醛酸 空气
肾脏: 胆素原 空气 胆素(尿液的主要颜色)
第3页/共58页
示意图
胆
红
素
正
常
代
谢
第4页/共58页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特点
第5页/共58页
1.胆红素生成过多
新生儿胆红素约80%来源于血红蛋白,约20%来源于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血红素及骨髓中红细胞前体。/kg,/kg,其原因是:胎儿血氧分压低,红细胞数量代偿性增加,出生后氧分压升高,过多的红细胞破坏;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较成人缩短20~40天),且血红蛋白的分解快,速度是成人的2倍;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血红素及骨髓细胞前体较多。
第6页/共58页
胆红素进入血循环,与白蛋白联结后,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不能透过细胞膜及血脑屏障引起细胞和脑组织损伤。早产儿胎龄越小,白蛋白含量越低,其联结胆红素的量也越少。刚出生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也可减少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
第7页/共58页
3.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
出生时肝细胞内Y蛋白含量极微(生后5~10天达正常),UDPGT含量也低(生后1周接近正常)且活性差(仅为正常的30%以下),因此,生成结合胆红素的量较少;此外,出生时肝细胞将结合胆红素排泄到肠道的能力暂时低下,早产儿更为明显,可出现暂时性肝内胆汁淤积。
第8页/共58页
出生时肠腔内具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将结合胆红素转变成未结合胆红素,加之肠道内缺乏细菌,导致未结合胆红素的产生和吸收增加。此外,胎粪约含胆红素80~200mg,如排泄延迟,可使胆红素吸收增加。
第9页/共58页
总之,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来源多,新生儿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能力差(仅为成人的1~2%),所以易出现黄疸。
当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时,更易出现黄疸或使原有黄疸加重。
第10页/共58页
新生儿黄疸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