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一X一得王永芳.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
一X一得
贵州省兴义八中语文组 王永芳
摘要:做一件事情如果没有预设的目标,那么就没有方向;目标太多,怕是又顾此失彼,或者每个目标都是泛泛而谈。语文教学何尝不是如此。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学生活动”“试卷讲评”等常规活动的高效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X一得”的理念。
关键词:一X一得 一课一得 一动一得 一讲一得 高效
所谓“一X一得”,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做一件事情就要追求一个主要的效果,一种效果的获得是从一个活动中得来的,不做无用的事,不做多余的事,也不做方向策略不对的事,达到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的目的,契合当今课改“高效”的要求。
一、锁定课堂,“一课一得”
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而时间又是有限的,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我们设计教学方案应该本着“一课一得”的理念来进行,不贪多,不图快,但求一得。每上一篇课文,教学目标虽然定下了几个,但一定要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忌平均用力,重复用功。耗时多不说,还不能让学生获得一种“深刻”的体验。都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学习也是这样,没有突出的地方,没有高峰,没有亮点,让学生如何印象深刻?
就拿必修二第二单元诗歌单元来说吧,每一首诗歌的解读当然都应该探索它的思想情感,艺术特点,但是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套路,面面俱到,那么学生反而不能有所侧重地掌握。我们在上《诗三首》的时候,可以事先研究了它们各自的特点,《涉江采芙蓉》表达的是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短歌行》表达的是求贤若渴和建功立业的情志,《归园田居》则表达的是陶渊明恬淡自然的归隐之志,从诗歌的情感来讲,《涉》简单容易把握,而且意义不深刻,《短》情志不容易掌握,而诗歌抒情与议论相结合是一大特色,《归》的思想情感虽然意义不凡,但同学们对此已经是十分熟悉,因此在思想情感这一块,重点带领学生探究的是《短》中的大志,至于其他两篇,尽可略略带过,不必多言。在艺术特点上,三首诗歌都有意象,都有写景,但是从意象和写景的特点上来说《归》的田园意境的营造最有特点,《涉》中 “对面着笔”又是其他两首没有的,《短》中用典,引用,化用又是一大特色,鉴于以上情况,我
2
们设计的教案就应该本着“一课一得”的理念,追求上完《涉》学生能把握“对面着笔”的写作特色,上完《短》要求学生掌握诗歌抒情言志相结合的特点和用典的艺术手法,上完《归》则要求学生侧重掌握写景的技巧——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而且重点突出动静结合中的“以动衬静”。
上完《诗三首》,“对面着笔、抒情言志相结合、写景技巧”应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一课一得”的效果,目标清晰,重点突出,才可以攻破难点。有这种“一课一得”的理念,我们即使是想拓展,也是有方向的,而非率性而为。不过,这也要有舍弃的理念才行,比如《归园田居》里的归隐之志、贬官文化、五柳先生、田园诗风,有的拓展太宽,有的没有一定的积淀听来太难,有的是初中讲过的耳熟能详,有的讲了对学生来说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况且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我们就应该有所选择,及时刹车,但求学生有所获得,毕竟学生任务有高考准绳,因此重复的老师不讲,难的,讲了也不懂的老师不讲,简单的,一看就懂的,老师也不讲,就本着“要让学生学会一种知识,习得一种本领,获取一种体验”的目的,挑重要的拓展。《归》这首诗,我就只是选择了写景技巧来拓展,并且突出“

一X一得王永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68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