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泥鳅苗种人工繁育养殖技术论文.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泥鳅苗种人工繁育养殖技术论文

1材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选择在县水参水产养殖场(城郊乡瓦庄村)内开展。

苗种人工繁育设施:2013~2014年在县水参水产养殖场内建设泥鳅亲本精养池8670m2(其中水泥精养池1380m2,土池7290m2);建设泥鳅产卵池230m2和配备孵化缸10个等苗种繁育设施设备一套;在保温棚内建设泥鳅育苗池2660m2;建设泥鳅开口饵料(光合细菌、藻类)培育池1300m2;建设泥鳅生物饵料(轮虫、枝角类、红虫)培养水泥池、土池、保温棚1hm2。亲鳅选育:人工繁育的泥鳅亲本为本地选育及从江西省南昌市、江苏省连云港市引进的青鳅、黄板鳅。育苗时间:每年4~9月对引进和选育的本地青鳅和黄板鳅进行人工催产、孵化、育苗。催产激素:采用绒毛膜、地欧酮、LRH-A2等催产激素,单独或配合使用。催产激素使用连续注射器在泥鳅胸鳍注射。泥鳅苗培育饵料:采用熟蛋黄、豆浆和培养的光合细菌、轮虫、水蚤、红虫等,单独或配合投喂。


2013年、2014年在县水参水产养殖场(城郊乡瓦庄村)、8hm2。

养殖池塘建设: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周围无污染、光照好的地方建造泥鳅养殖池塘,也可利用现有池塘改造后养殖泥鳅。池塘单口面积在667~2001m2,~,~1m之间。池塘底部要有一定的坡度,以利池塘排水。建造的连片池塘有单独的进排水系统,每口池塘要设置独立的进排水设施,进水管为直径160mm的PVC管,在池塘进水口的另一端设排水管,,以形成落差,便于排水和捕捞。排水管通过套接弯头连接直径为160mm的PVC管,竖立水中,露出水面40~50cm,上半部分钻有直径为3mm的数个小孔,当水位高出设置水位时,即会自动从小孔中排水,达到自动控制水位的目的。设置防逃网:池塘内四周靠边埋设置高1~,防逃网要埋入池底30cm并压实,防逃网要高出水面30cm,上有网纲,用木桩或水泥桩支撑。清塘消毒:饲养泥鳅的池塘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才能有效地除害灭病,既可改善底质,又可增加肥力。泥鳅苗放养前15d,池塘水深在10cm左右,池塘用生石灰75kg/667溶水全池泼洒。施足基肥:苗入池前8d注水施基肥,每667m2施粪肥500~1000kg,先培养池塘内浮游生物。苗种放养时间和密度:在每年5~7月投放该场人工繁育的3~5cm泥鳅苗种,尽量提早苗种投放时间,确保在10~11月开始收获上市。池塘用生石灰消毒后10~15d,药性消失后即可放养泥鳅苗种。一般每667m2投放规格为3~5cm的泥鳅苗种10~15万尾。泥鳅苗下塘时用聚维酮碘浸洗消毒10min再放入池塘。放养的泥鳅苗要求无病无伤,规格整齐。饲料投喂:人工养殖泥鳅,主要靠投喂适合泥鳅生长需求的配合饲料进行养殖,养殖前期,因泥鳅个体小饲料蛋白质含

泥鳅苗种人工繁育养殖技术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燕燕盛会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1-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