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池导学案.doc新县高中高二年级化学导学案(33)
编题人:甘晓芳 审题人:高翔 学生姓名
原电池(第1课时)
【新课引入】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 【知识探究一】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1、原电池是 的装置。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
反应。即实质是将一定的 反应的电子转移
电解喷溶液
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形式释放。
2、如右图所示,组成的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CuSO4)
实验现象:电流表指针—;锌片 ;铜片 .
工作原理:
Zn电极是
极,其电极反应为
,该反应是
一反应;
Cu电极是
极,其电极反应为
,该反应是一
反应。
电子:从
流出,经过导线流向 ;
电流:从
流向 ;溶液中阳离子向
移动,阴禺子向
移动
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两个活泼性 的电极,二者 (如相互接触)或 相连,插入.
形成 回路。
总反应为能自发发生的 反应。
【课堂练习11下列哪几个装置能形成原电池?
Znllcu
H2SO4
H2SO4
Zn_-_CuH2SO4
WH2SO4
CU2SO4
酒精
M
NaCI溶液
【知识探究二】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微观判断(根据电子流动方向):电子流出的极一—极,电子流入的极——_极
宏观判断:
根据电极材料:较活泼的电极材料一—极,较不活泼的电极材料一—极
根据原电池电极发生的反应:发生氧化反应的极一 极,发生还原反应的极
— 极
根据电极变化:工作后质量减少的电极—— 极,工作后质量增加的电极—— 极:
工作后,有气泡冒出的电极为—极
【课堂练习2】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比SO。溶液中,下列各叙述正确的()
【课堂练习3】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联结起来浸入稀HAO』中,B极
产生气泡,将A、D分别浸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Cu浸入B的盐溶液中, 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泼性由强到
弱的顺序是()
(A) D、C、A、B ( B ) D、A、B、C
(C) D、B、A、C
【课后练习1】判断下列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并指明正负极:
HSh r<Sh i—~©■Zn
r<Ah HAh HAh r 1
Znl j Cu ^il I Cu Fc I I Fe Zillz|:22r: [[二二
Cu
稀硫酸A
酒精 CuSO4溶液 稀硫酸B C D
稀硫酸E稀礁酸
AI
Mg
―
:二
NaOHifi 液
F
【课后练习2】某金属能跟稀盐酸作用发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 此金属是( )
新县高中高二年级化学导学案(34)
编题人:高翔审题人:甘晓芳 学生姓名
原电池(第2课时)
【新课引入】
回顾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正负极的判断。
【知识探究
电解池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