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症及其中医治疗
[关键词] 乳腺增生;中医辨证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c)-080-01
乳腺增生症在临床上的名称颇多,如“乳腺结构不良”“乳腺腺病”“乳腺纤维性肿病”等。中医统称为“乳癖”,是指位于胁肋部不易被发现的肿块。此外,“乳疠”“乳中结核”也包括了不少乳腺增生症。有关乳癖之名最早见于《中藏经》,后到明清有关记载渐丰。《疡科心得集》中云:“有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其核随喜怒消长,此名乳癖。”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思虑伤脾,怒恼伤肝,郁结而成也。”即长期的心情不畅、忧虑、心情压抑造成“脾气消阻,肝气横逆”,致血瘀痰凝,“遂生隐核”,故余听鸿云:“乳症,皆云肝脾郁结。”
乳腺增生症及乳痛症是中年妇女最常见的慢性病。临床症状是以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为主,间或可见乳头溢液等症状,往往经久不愈,给病人造成很大心理负担。
治疗本病西医往往应用碘制剂、维生素类、雄激素或雌激素受体拮抗剂等。疗效不确切,而且副作用明显。研究有效的中药是治疗本病的希望所在。
1 中医辨证论治
肝郁气滞型
患者平素性格内向,郁闷,忧愁,或夫妻失和,或寡居,或大龄未嫁等因素造成。症见:心烦易怒,胸胁胀满,乳房结块,胀痛时作,生气劳累时尤重,有时口苦咽干,舌淡或淡暗,或有瘀斑瘀点,脉象弦或弦细。治当疏肝理气,散结止痛。以柴胡疏肝散加减,组方为:柴胡12 g,陈皮10 g,香附10 g,茯苓15 g,桔梗10 g,夏枯草10 g,生山楂10 g,鹿角霜30 g,水煎服。方中柴胡、枳壳、香附、陈皮疏肝散结,化痰除湿;川芎、当归、白芍养血活血,柔肝养阴;桔梗理气散结止痛;夏枯草除痰散结;生山楂、茯苓合用健脾除湿,活血化瘀;鹿角霜,补虚,助阳,通利血脉。此方泻中寓补。
正气不足,冲任失调型
多见于素体虚弱之人,发病年龄通常较大,此时妇女肾气不足,阴阳失衡。症见:精神不振,面色少华,或畏寒肢冷,乳房结块,或有便溏,小便清长,舌体胖淡,或有齿痕,脉沉或沉细。治当温阳补肾,益气养血,散结,处方:散结汤(自拟)。组方为:仙灵脾15 g,鹿角霜30 g(包),巴戟肉15 g,甜苁蓉15 g,白芍20 g,当归10 g,生芪30 g,玄参15 g,生牡蛎30 g(先下),瓜蒌30 g。水煎服。
因乳房内肿块,不赤不肿,色白属阴,方中仙灵脾、巴戟肉、鹿角霜、甜苁蓉补肾助阳,温通经脉,散结止痛。其中鹿角霜起到助阳、通利血脉的作用,为乳科圣药;当归、生芪共奏柔肝阴、养气血之功能,瓜蒌、玄参、生牡蛎性甘寒,散结止痛,兼以滋阴降火,佐制诸阳药以防辛热太过。
2 中医外治法
首先,在乳罩相应于肝俞、乳根及外上象限穴处缝制小布袋,并根据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内治原则,选择芳香、挥发性强的中药,如全蝎、地龙、檀香、玫瑰花等,研制细末,封装于小布包内,置于乳罩的小布袋中,随身配戴
乳腺增生症及其中医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