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发展环境献言献策
7月中旬,我参加县编办组织的“发展环境决定成败”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全面查找当前单位和党员干部在优化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感触很深。
为优化发展环境,去年底,县委大力开展“治庸问责”活动,目的是治理少数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庸懒散”现象,增强干部队伍廉洁自律意识,提升党员干部责任奉献意识,提高工作积极性,着力打造最优的经济发展环境。
自治庸问责活动开展半年来,通过动真招处理了一批干部。干部作风建设收到了一定的实效。但是仍然解决不了发展环境不优的顽疾。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我认为还是体制和机制的问题。一是机构交叉重叠,职责职能混乱。有的新增一项工作,不是先从内部优化结构、盘活资源,而是把着眼点放在设机构、加编制、增人员上。原来的机构减不了,新的工作又要新设机构。虽然上层建筑应该适应经济基础,但机构多了,人多了,相互之间自然而然地会制造新的工作,必然是人浮于事,相互扯皮,办事效率低下。具体表现在:政府管了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部门之间机构、职责交叉重叠。出现一件事都在管,都管不好的情况。二是管理机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具体表现在:少数单位职工服务意识谈薄。办事说话看身份、看职位、看脸色。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并且少数人觉得一旦拥有了编制和身份,就一劳永逸。任何人也奈何他不得。
要实现在全县上下形成行政审批时限最“短”、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发展环境最“好”这个目标。必须在体制机制上下猛药。建议表本兼治。
首先,由治庸办用“西药治表”,这种方法能短期见效。即由治庸办不定时、不打招呼全景监控服务单位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定期通报监控结果。每个单位全景监控跟踪一周,将各个单位的服务情况的监控录像(不做任何处理的原版)交由领导、服务对象、两代表一委员等集体观看并进行评议。对于服务态度恶劣,玩忽职守者严惩不贷。我认为通过这种方式是能解决问题的。
其次要县委、县政府开“中药治本”,这是个长期工程。
一是实行联合办公制、大部制、大内设科室制。转变观
优化发展环境献言献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