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的艺术》
学校教育说到底,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交往,教师在交往中开展教育,学生在交往中接受教育。因此,那些真诚与学生对话、善于谈心的老师更受学生喜爱。 谈心是一门艺术,谈得好让人“笑”,谈不好让人“跳”。方法对头,可以增进学生对教师的理解、信任,消除顾虑,敞开心扉,使教师讲的道理入耳、入心,促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谈心这门艺术,运用好这门艺术。
拉近距离互吐心声
谈心是心与心的交谈。因此,谈心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学生最爱向知心人说知心话,所以谈心事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将心比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以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身份和学生交流,以自己宽厚的爱去赢得学生的信服。
尊重学生是教育的开始。尊重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教师要注意满足学生的这种内在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权利、爱好及隐私。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同时,要信任学生。信任是爱的具体体现,师生之间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打开学生心扉、进行思想沟通。教师还要关爱学生,要有“妈妈心”、“兄长情”,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在工作上指导学生,用温情去沟通感情,用真诚去换取信任,用道理去启发觉悟,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交流不等于说教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谈心常常是教师找学生谈,这势必造成一种误解:教师是谈话中的控制者和主导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和聆听者。这种不平等的地位和心态,常在师生之间构成一道无形的障碍。如果这时教师再摆起“官架”、打起“官腔”,师生之间就更难交流了。
谈心时,教师要转变“我咋说,你咋听”的心理,不能以势压人、以罚代教,而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到换位思考。师生之间要形成双向交流。教师不能说个不停,而要做个倾听者,要给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机会。因为,单纯的说教不但不能解开学生心头之结,反而让学生感到教师强词夺理,口服心不服,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方法得当 易于接受
“谈心谈心,攻心为上。”谈心绝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方法,而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是因人而异法。教师要在掌握学生性格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区别对象,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与性格内向的学生
《谈心的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