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的传统节日
篇一:侗族节日
有趣的黄岗“抬官人”
由黎平县城往南60公里,到一个十分古朴的侗族村寨,叫黄岗。
黄岗属黎平县双江乡,位于乡驻地偏南9公里。寨上有10个村民小组,1300人,全都是侗族。
黄岗地处高山,海拔730米。坐落在一个云雾缭绕,青山簇拥的高山峡谷中。
黄岗的侗语名字叫“王杠”,相传,建寨初年,寨上有一个勇士叫“杠”,其力大无比,又肯为寨民们办事,被拥戴为王,故以其名称寨名为“王杠”,汉语谐称为黄岗。 黄岗的侗族大歌唱得很好,男女老少都会唱,与被命名为“大歌之乡”的从江小黄仅一山之隔,两寨山水相连,睦邻友好,时常你来我往,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黄岗的民族节日有3月的播种节、6月的收秧门节、6月15的喊天节、春节等。
每年正月初七,有一项侗胞非常喜爱的传统文化娱乐活动——“店宁蒙”。汉语意为“抬官人”。就是为了纪念那位叫“杠”的王,那位为民作主的“官人”。
相传此项活动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抬官人活动分两天进行,第一天是黄岗上寨抬,下寨的人去迎送,第二天是下寨抬。
抬官人这天,全寨人和邻近村寨的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兴高采烈地参与活动。
抬官人的滑竿是用毛竹做成的,分两种,一种是官人坐的,上有遮阴的罩,称为官轿。另一种是小孩坐的,做成双头马,称为马群。为些官轿和马群都是在抬官人坐活动的头几天,由心灵手巧的寨上人上山砍来竹木,买来花布毛毯等,大家动手扎制而成的。官轿只有四抬,由下寨推选出四个人乘坐,马群却有30多抬,由60多个小孩乘坐。
“官人”的条件是为人正直,德高望重,家境好,年龄不超过40岁。
黄岗抬官人有一条固定的路线,称为“官路”,在官路上设有14处“卡”,姑娘在这些个卡上拦路待官,唱歌颂官,智取“官人”囊中之财。“官人”乘坐在官轿上,随行青年前呼拥,官人一言不发,正襟危坐,好不威风。但遇到唱歌的姑娘们,他也得散发些银两给以答谢。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
何处来的官贵人,生得秀丽面目真白净;耳朵如象大扇子,脸宽好似大铜盆,见着百姓你就快把金银散,哪有官人进寨不救民??姑娘们每唱完一首歌,“官人”就将钱递出,直至递完所有关卡为止。这样既可考验出姑娘们歌的多少,看出她们灵活运用的水平,又增加了整个活动的热烈气氛,达到不简单草率地把礼钱送给对方的目的。每每遇到能歌善
唱的姑娘接踵而来,歌声此起彼落,“官人”递钱不迭,应接不暇,旁观者连声唱彩,赞叹不已。
坐在马群上的孩子们也要散发礼物,不过,不是钱,而是糯米粑,因为他们年幼,又是官家子弟,不必亲自动手,有大人为他们挑着,替他们散发。
有一群老年人,他们是为“官人”清理道路的,他们会设置许多假设物,如路上有几块巨石挡路,他们要撬掉,可是人的力量有限,撬不动,就得跪下求土地神,请神帮忙,但土地神要谢银,那当然是官人出了。所以,老人们不是给官人下跪乞讨,而是拜神,官人散发的银钱也不是给下跪者,也是敬神。
抬官人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看上“官人”的姑娘可上桥与官人并肩而坐人,促膝谈心。有时也姑作情节,节外生枝,比如她会对官人说:轿夫抬两人太辛苦了,要加点工钱,官人只得言听计从。还有的姑娘抢走“官人”的鞋袜,说是留作纪念。“官人”为了下桥时不失体统,只得花钱将“官靴”赎回。
侗族的传统节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