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一、根据实际生活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这一理念阐明了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辩证关系。因此,我认为教师要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借助于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构建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要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要在日常的应用题教学中,注意将应用题的题材、问题设置、解决思路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以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与困难。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解决问题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提出数学问题。
(一)亲历收集生活素材,提出数学问题
有效地收集和整理信息,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前提。教师要提高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身边寻找并收集有用的信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百分数在储蓄中的应用”一课的教学,我并没有按教材提供的情境材料直接让学生进行计算,而是安排学生去调查,去了解储蓄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发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根据实际调查情况让学生展开学习,他们在汇报调查情况中明确了储蓄的意义,了解了现在的利率以及利息税的情况。
组1:我知道人们把钱放到银行是有好处的,可以得到一些利息;组2:现在银行可以办各种储蓄卡,如果到外地出差,不用带现金,只带卡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安全;组3:我们调查了存款的年利率(投影展示);组4:我们知道国债和教育储蓄不收利息税,其他的要交20%的利息税……这样的调查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调查活动中,学生能接触到更多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对于存款的方式,教师让学生自己讨论,这也是建立在学生已有了储蓄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在讨论交流中,学生感受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储蓄方式,并大胆提出数学问题,如我有500元的压岁钱,该如何储蓄更好呢?在此基础上,再引出计算利息的方法,由于讨论的问题和数据都来自于学生,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善于观察生活现象,提出数学问题
如教学《植树问题》时,在上课伊始,我让同桌玩“出手指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让学生伸出双手张开手指,问他们:“你看到数学了吗?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看到了5个手指头”;有的说:“我看到了4个间隔。”“伸出的手指数与间隔数存在什么关系呢?”通过这个问题教学自然地过渡到《植树问题》上,我让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手指游戏,感受到植树问题的特点――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这个富有情趣的现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很快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了探究新知的情境中去。这样,我把抽象的植树问题变成了可见、可动的手指游戏,变抽象的数学问题为直观可操作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让学生在轻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