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 才能使其终身享用。【关键词】自主学习培养兴趣古语有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人以鱼吃,只能使人享用一时;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则能使人终生有鱼享用。用“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这句名言来形容当今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推进,我们正经历着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其根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和主动的发展,其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伙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 才能使其终身享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是英语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学习就是学习如何学习。”就学校教育来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只是教学的教育引导者。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的“教”在学生的一生中显然重要但是相对短暂,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却是长久受用的本领。将来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主要还是靠自学能力去获得知识,增长才干,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授之学生学习的方法。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我发现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刚接触学习英语, 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对所教的班级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发现:除了老师布置的英语作业外, 课外主动看英语书的学生占 17% ,偶尔会翻看英语书的占 % ,有 % 的学生课后根本不会动一下英语书。因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1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前预习,是自主获取知识的初步感知,也是培养自主、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学生通过预习,熟悉教学内容,并且大致找出预习内容中的重难点。如学习一个新单元之前,我要求学生先在家课前听录音自主学习,根据课文图画初步感知理解课文大意,找出 Let ’s talk 对话中的 new words 和 difficult word s 画圈做记号,翻开单词词汇表,理解其意思;用横线划出课文中的难点句和疑问句,自主学习找出相应的答句。学习 Let ’s learn 和 Let ’s say 单词前,让学生先根据图片推测单词意思,再翻开单词词汇表,找出相应的单词记下其中文意思,后听录音跟读模仿单词的发音等。当老师讲新课时,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听讲。这样,学生就能较快地理解教学内容,缩短老师的讲解时间, 减轻课堂负担, 为丰富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提高教学效率。 2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复习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对已学过的知识进一步整理消化, 同时可以查漏步缺, 弥补不足, 从而巩固所学的内容; 启下,是为了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学忆规律方面来说,能增强记忆效果,训练记忆能力; 从知识巩固来说,学生及时地复习能使知识在头脑中得以强化吸收,利于学生对其他新知识的
浅谈若何造就师长教师自立进修的能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