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南省民权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第1章民权基本概况 自然条件民权县地处豫东平原黄河故道,介于东经 114 ° 49 ′— 115 ° 27′, 北纬 34° 32 ′— 34° 52′之间。县城东西长 公里,南北宽 公里,东与曹县、商丘县毗邻,南与宁陵县、睢县接壤, 西与杞县、兰考相连, 北与兰考及曹县交界, 民太(康)、民荷(泽)公路贯穿南北, 310 国道,陇海铁路横贯东西,高速公路即将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全县辖 19 个乡镇, 512 个行政村, 3441 个村民组,总人口 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 万人, 人口密度 678 人/ 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 万亩,人均耕地 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境内流域面积在 1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55 条,主要有黄河故道、杨河、通惠渠、大沙河、古宋河等。另有林七、吴屯两个水库,淡水资源丰富,引黄用水方便。全县矿化度 % ,适宜灌溉。民权县属暖温带气候,光热丰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水少,夏季炎热降雨频,春季干旱风沙多,秋季 2 凉爽日照长。年平均气温 14°C 无霜期 213 天。全县年平均降水量 679mm 。据史志记载, 从明洪武年( 1384 ), 境内黄水泛滥改造 34次, 形成了双塔、野岗、睢州坝、老流通、黄河故道两侧的五大沙系, 30 多万亩沙碱荒地。境内地势平坦, 上层深厚, 地形由西北向东南缓倾,东南部海拔 60 米,平均海拔 65 米。地表径流少,地下水丰富,具有开采潜力,引黄用水方便。 社会经济状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民权县的经济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 1996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 153858 万元,人均 1874 元。工农业总产值达 231097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 17223 万元。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单一的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正逐步被打破,一、二、三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第三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1996 年全县粮食总产量 32712 吨。全县平均化肥使用量 万吨,农药使用量 750 吨, 农膜使用量 200 吨,年供电 6000 千瓦,有长途通讯线路 480 条, 电话装机 8028 部, 并开通了移动电话, 可与世界上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各省市直接通话;防护林、经济林、用材林发展到 32 万亩;农药机械总动力达 万千瓦;拥有机动车辆 1700 1 辆;建设各类专业市场 25 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35186 万元;城 3 区日供水 2000 吨, 1996 年全县各类学校发展到 444 所,受教育人数达 132306 人,科技兴县取得长足发展。 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评价 土地资源广阔,但地力不足全县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耕地 万亩, 占总面积的 % ,人均耕地 亩,林地 8 万亩,园地 25 万亩,水域 10 万亩,居民住宅及工矿用地 40 万亩。据土壤普查,土壤种类有六个类别:淤土、两合土、小两合土、砂土、盐碱化土和潮湿土。民权土地贫瘠的原因除土壤质地轻、潜在肥力低、有机肥分解快、积存少,还缺少必要的养地措施:一是有机肥施用量逐年减少。二是缺少科学的轮作制度,不利于土壤休养,易造成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的缺乏,引起作物病虫害。 生态系统结构不健全,形成可再生资源的浪费, 民权县农业生态结构简单, 各业之间相互结合不紧密, 协调不够。种植业每年产生的秸秆仅有 25% 的过腹换田,其余的作燃料或少量直接还田,不仅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影响下茬作物的播种质量。 水资源有限,水质有恶化趋势全县水资源总量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 亿立 4 方米,地下水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 325 立方米, 亩均水资源量 立方米。近年来, 随着工业经济发展, 水污染日益严重。就目前而言,构成对地表水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废水的排放,故地表水污染区分布在县城附近。据调查,城区工业污水排放量日达 吨,仅葡萄酒厂日排放废水 吨。而我县其它地表水如林七、吴屯水库及引黄干渠的水质良好,尚未发生污染现象。 生物资源丰富,但病虫害时有爆发民权县农作物品种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等 20 多种;瓜菜有西瓜、黄瓜、白菜等 40 多种。主要用材林有泡桐、刺槐、速生杨、毛白杨等。主要经济林有苹果、葡萄、梨等。家畜主要有马、牛、猪、山羊、绵羊、鸡、兔等。鱼类主要有鲤、鲫、鲢等。农作物害虫的天敌主要有草铃虫、七星瓢
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