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个人信用,征信与法.doc


文档分类:金融/股票/期货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个人信用、征信与法
龙西安
作者简介:龙西安,男,湖南省桃源县人,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具有中国注册会计师和律师资格。长期从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惠州分行。先后出版了《信用社、合作银行实用全书》、《银行信贷管理》、《商业银行领导艺术》等著作,并在《经济学动态》、《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内容摘要:
一、关于个人信用的话题
近几年来信用成为了一个最为热门的话题,引起了最为广泛的关注,信用列入了中央政府的重要工作议题,地方政府有所谓的信用工程,老板信用不离口,百姓和学者在呼唤信用。然而人们广泛关注的信用与经济学中理解为借贷的信用并不是一回事。作为人们热门话题的信用简单地说就是人们交往中的互信或者说信任问题,我将之称为广义的信用,而经济学中理解为借贷的信用我称之为狭义的信用。人们普遍理解的信用与作为经济学范畴的信用有巨大差异,怎样定义信用将有不同的研究路径。本书承接经济学对信用的界定,在与借贷比较接近的意义上来定义信用。与此同时,对广义的信用也进行一些探讨和解释,但这个意义上的信用用“诚信”来表述。
个人征信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等同于个人信用制度。的确,怎么强调个人征信在规范个人信用中的作用都不过分,近几年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一份真实、完整地反映个人信用行为的纪录,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力是非常强大的。但是个人征信是难以孤立地运作的。当一个社会的信息还难以自由地流动或者说人们还没有普遍接受信息的自由流动时,当许多信息还在为某些政府部门垄断甚至作为行使权力的基础时,个人征信实际上难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个人信用交易中,个人作为信用的需求者、消费者,可能因为他的偿债能力或者机会主义行为而损害到债权人的利益;但同时他在向大公司申请借款时,又是个典型的弱者,有可能被迫接受许多苛刻的条件。正因如此,历史上关于个人信用的法例更多地从保护个人借款者的利益出发,比如限制利率,限制追帐行为。如果个人信用制度没有考虑个人信用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显然是不完善的。
再者,个人信用交易还涉及到其他许多方面,比如适当的个人信用工具,文化对个人信用消费的认可等等。所以,个人信用制度是一个包含广泛的规则体系,仅仅强调某一方面是不够的。在本书中我希望对个人信用制度作尽可能多方面的探讨。
二、本书的研究方法和特点
(一)研究的定位,在中间层次上讨论个人信用制度。人们对信用有不同的理解;我分析,大致有外延大小不同的三种解读。狭义的信用仅指借贷行为;中间层次的信用包括了借贷、赊销、租赁、国债等不同时间间隔下的经济交易行为;广义的信用指的是人们在交往中的相互信任问题。
本书侧重讨论的信用是作为中间层次的跨时交易、延时支付的信用,并在这一层次上具体研究个人信用制度。与此同时对最广义(交易中的相互信任问题)和最狭义(信用借贷交易)的信用也有涉及。
在结构上,本书首先对最广义的信用——诚信问题进行探讨,然后就中间层次(跨时交易、延时支付)的信用作一些一般分析,接下来过渡到对个人信用制度的具体研究,在提出个人信用优先假说的基础上,分别对个人信用制度中的权利配置问题、个人信用工具问题、个人征信以及个人信用评分等进行了具体的讨论。
(二)研究的视角,侧重产权和信息角度来探讨个人信用制度。产权和信息是信用

个人信用,征信与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llap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2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