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八()课型 综合解决课
主备人 复备人
审核
课题
24 .大道之行也
本节课共丄课时,第丄课时
全学期总第_课时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以诵读为主,结合讨论,感知此段文字的美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2、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 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重点
1、 在反复朗读中,读出韵味、文意,最好当堂成颂。
2、 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难点
理解孔子的“大同”思想的社会意义。
教学
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探究创新法。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1、《问题导读生成单》2、《问题训练评价单》
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 2、完成导读单
程序
创设
情景
导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
行为
时 间
创设 情景 引入 新课
创设
问题
情境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 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 行也》
教师创设情境,引出本 节学习内容。
学生表现出积 极地参与兴 趣,怀着对问 题的探究热情 走进文本
3 分 钟
程序
创设
情景
导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 生行为
时 间
检查 自学 收集 生成 问题
创设 效果 检查 情境
1、 检查学生预》常识、 字音和古文学常识积累)
2、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粗知大意
学科长检查导读(生 成)单,组内展示并 批改,收集大家的生 成问题;小组内讨论 交流后生成小组的共 性问题。
学生接受 检查,并 朗读课 文。按要 求批注。
10
分 钟
合作
探究 全班 展示
创设 自主 探索 思维 情境
一、 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教师播放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并思考:“大道”指什么? “大同”指什么?
二、 合作探究、讨论问题
1、 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2、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3、 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三、 比较-一拓展课文
找出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 外桃源”相对应的句子。
四、 我的问题
1、 师鼓励大家把在预 习中生成的共性问题 写在《导读(生成) 单》的相应位置,并 分组讨论探究
2、 师巡视,针对性指 导。
1、
[精品]《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