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策略
摘要:新课标对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非常重视,增加了许多必读书目。然而,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的状况令人担忧。笔者从自己所在学校的学生阅读情况出发,谈谈提高农村中学学生课外阅读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学;名著;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59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古人的书,可以承传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现代人的书,可以与同时代人作精神上的交谈,因此,新课标也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所在的农村中学,课外阅读不容乐观,令人堪忧,又令人迷惘。因此,笔者就农村中学阅读流失的原因以及该采取的阅读对策,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阅读流失的原因
1. 功利目的冲击课外阅读
阅读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阅读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阅读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机。学生在原生态的阅读中明显存在三大倾向:急功近利――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大量零散的语段阅读;浮光掠影――为了获取信息,而阅读一些短、平、快的“文化快餐”;轻松愉悦――为了消遣,阅读娱乐性强但缺少历史厚重和人文品性的书刊。如《男生女生》《校园江湖》、网络游戏类的漫画书都深受学生的欢迎。由此可见,名著阅读已经陷入低谷,而且课外阅读不能在短时间内在试卷上体现出成绩的提高,有时间倒不如多做点数学题目,拉拉总分。因此,在现行的教育考评机制下,急功近利的教师、学生、家长在这一点上形成了“高度共识”――拒绝课外阅读,强化习题训练。
2. 学生没有时间看书
多彩的电视节目更多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使他们无暇顾及课外书籍,甚至还影响了对功课的温习。根据调查,在寒假中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一天中有十个小时交给电视机,沉浸在那些泡沫剧里不可自拔,还有网络的诱惑,沉迷于游戏和聊天,另外还有升学的压力,从早到晚做练习,没有时间读书,各科作业繁、重、多,制约了他们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尤其到九年级总复习阶段更显疲乏。
3. 没书读
虽然农村中学也有图书馆,但藏书少、更新慢。就拿笔者所在学校来说,,人均每人十本,且大都是八九十年代的书籍,已有三、四年没有购买新书,所藏的书缺乏文学性、时代性、可读性,因此,学生在阅览室找不到自己需要的和喜爱的书籍。
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对策
1. 随时阅读
阅读无处不在。平时学习的间隙、生活闲暇之时,可以培养学生坐下来随便翻翻的习惯:手里拿着一份报纸,或是一本杂志,每天都能翻一翻,每天都能品一品,了解一些社会新闻,洞悉一些时事动态,学习一些文化风情,捕捉一些生活讯息,也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学生的情感。
2. 诵读古典诗文
所谓“诵读”,就是出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出语调、读出情感、读出韵味。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乏精美的诗文,这些诗文或意境深远、或韵味十足、或语言隽永,
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