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教学设计.doc《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西安实验小学黄剑贞
(一)课前环节
《乡村四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
1、 【教材分析】第六单元23课的学习内容。《乡村四月》是宋朝诗人翁卷代表作, 诗人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 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 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 幅色彩鲜明的图画。诗的文眼在最后一句“才了蚕桑又插田”。诗的意境优美,处处散发 出诗的魅力,而且是可感的。
2、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习古诗方法,而且古诗内容浅显,生字不多,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不是在理解诗意上,而是抓住重点字词体会诗歌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 感受诗歌的魅力。
3、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蚕桑、卷、了”等字词
(2) 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 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 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4、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诗的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 的训练。
(2) 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 情。
5、 【教学方式】
教学本节课时,我首先指导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读中读准字音,读中读好诗韵。然后 让学生自学自悟,弄明白懂的词语,找出不懂的词语,教师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不懂的词 语,并初步理解诗意。接着,抓住重点字词体会诗歌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感受 诗歌的魅力。最后,在读中再次升华情感,感悟诗人的热爱、赞美之情,再背诵古诗。 为培养学生热爱古诗,在课堂上让学生收集相关古诗,激发学生课外收集和学习古诗的 兴趣。
运用的教法和学法
(1) 以读为本。
通过复习、铺垫、启发、点拨,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以读为本,入情入景地读, 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升华,是学习古诗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
(2) 读议结合。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古诗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尝试教学,读议结合,引 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知识。
(3) 直观理解。
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白满川、雨如烟等难理解的词语。
(4) 愉快教学。
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敢于质疑,运用学习成果的反馈,调动学生的 学习兴趣。
6、【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
(1) 教学环境:学生自由以读为本、读议结合
(2)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复习第一课,学生背诵古诗)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走进田园,走进农村, 感受农村美丽的景色和美好的生活。现在,我们就和宋朝诗人翁卷一起走进乡村四月, 一起感受那浓浓的田园气息吧!(此环节运用了知识迁移规律,既是对旧知识的回顾, 又是为新知识作铺垫,从而顺畅地进入正题。)
1、 简介诗人。有谁对这名诗人有了解的?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翁卷写的【课件示:翁卷,永嘉(今浙江省温州)人。南宋诗 人,一生没有做官。与赵师秀、徐照、徐巩合称“永嘉四灵”。】(此环节目的,了解诗 人)
2、 读课题,解诗题。从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