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学案例.doc学科名称:语文
模块名称:问题探讨
年级:高一(必修一)
教材版本:苏教版
设计时段:一课时
《劝学》教学案例
陶月英
您现在阅读的文章出 自语文轩, 我们的域名是www. yuwen888. com 设计思想: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我们进行具体教学设计的准则。《普通高中课程方 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所肩负的重要任务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 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如具有社会责任 感等;更要关注学生个体自我的成长,如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 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 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会交流与合作,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 情趣等。
本设计力求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师生(特别是学生)的 多次、多形式的读书,充分感受和理解本文的语言形式、逻辑力量、说理方法及 情感意蕴,让学生在经典文本的感染中积累文化,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共同的 探讨中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现代技术和网络在其中起到有力的辅助作用,实 现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教学内容分析:
《劝学》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 的内容话题是“获得教养的途径”,学习方式属于“问题探讨”模块。《劝学》主 要讲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这对于正在求学的学生来说,很有教育意义。本 文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也是代表之作,说理性很强,但形象清新,脍炙人口, 警句迭出。荀子将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又 灵活自然、生动鲜明绝无板滞生硬之感;随着丰富比喻的充分展开,形成了整齐
而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错落有致,生气勃勃;大量的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也 增强了说理分量。带领学生反复朗读、默读应该是一条体会此文铺陈扬厉、透辟 说理特点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分析:
1、 掌握积累课文中文言虚实词、古今字和通假字,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 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
2、 理解本文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体会比喻论证的作用,初步掌握比 喻论证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3、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 “专一”的道理。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懂文章,提出疑惑。
自读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
素材推荐:
《中外散文名篇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文化信息网()《儒家经典》
中国新世纪读书网(http://www. cnread. net)《荀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 自读文章,提出疑问
轻读一遍,感受文章大意。
默读一遍,提出文字上的疑惑。(以在博克上跟帖的方式,提出并解决。这 种方法可以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使教师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学生自读中的困 难。)
二、 确立目标问题,讨论需要解决的问题。
正字正音;
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
试译难句。
(释疑方法:课文注释,工具书,老师同学共同参与。)
归类整理字词句式(可以用网上在线检测的方式)
实词:劝、已、中、就、励、疾、彰、假、致、绝、兴、功、舍、一、躁;
虚词:
《劝学》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