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四国的由来
篇一:金砖四国
对金砖四国的理解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在金融危机之后,四国领导人于2009年6月16日在俄罗斯举行首次正式会晤,并发表《“金砖四国”领导人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会晤联合声明》,从此,“金砖四国”不再仅仅是美国高盛集团书面报告中出现的词汇,标志着这一概念首次进入政治外交领域范畴,接着,2010年4月第二次“金砖四国”峰会在巴西召开,至此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初步形成。2010年12月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金砖四国”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
了解金砖国家的由来后再看下他们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目前,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近30%,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金砖五国经济占全球GDP总量超过20%,世界贸易总量15%,全球外汇储备75%,2010年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50%,其中中国俄罗斯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2011年金砖五国经济增长依旧走高,2012年四月,中国社科院正式发布了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金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报告》并预计2015年金砖美国。总的来说,近年来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金砖四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相互之间对话合作不断加强,又各具优势,在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等方面各有优势彼此互补性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在演变为成员国之间增加互信、解决分歧、探讨全球重大问题的重要交流平台。
纵然“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其影响力不容忽视。但“金砖国家”仍是新生事物,仍将面临各种挑战与不确定性,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
第一,金砖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基础不够牢靠。例如在经贸领域,“金砖国家”成员在争夺全球市场、竞相吸引的过程中贸易争端和保护主义措施时有出现。印度和巴西居近年来对中国采取贸易保障措施最多的国家之列俄罗斯经常利用油气资源作为国际谈判的筹码,印度、巴西、南非从铁矿石资源获利丰厚而作为资源需求大国的中国在进口贸易中的正当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在制度、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成员国差异显著缺乏共同价值观。在政治领域成员国之间的地缘冲突由来已久边界领土争端以及区域和次区域主导权的战略竞争导致的政治紧张或政治冷淡成为各国关系中的不和谐杂音。在国际层面“金砖国家”对全球发展领域的紧迫问题有着相同的或者相近的看法但各自的利益诉求和主张不尽相同。因此,面对这一来自内部的问题与挑战,成员国之间应该扩大经贸合作,利用“金砖台协调经贸利益冲突,扩大各国在经济、金融、贸易、投资、科技、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夯实各国的共同利益基础。在“金砖国家”的经贸交往中只要成员国之间能相互尊重对方利益并充分认识到合作潜在的利益必定能够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当然还要通过扩大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政治交流和合作减少价值观冲突,实现“凝聚共识、加强协调、深化合作”。
第二,除了成员国内部矛盾,金砖国家与其他新兴势力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合作与竞争关系并存。大家在出口创收、争夺市场等方面存在很大竞争。在气候变化等重大国际问题上也有不同诉求。同时“金砖国家”在经济增长方面的突出表现会拉大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差距,加剧后者对“金砖国家”的
金砖四国的由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