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doc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一解 决问题》信息窗中第二个红点问题,即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并 借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为相遇问题牵扯到两个物体的运动情 况,其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学生 要首先理解和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 创设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情境,在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 建数学模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御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速度、 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 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
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其数学模型。
【难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数学模型“速度和x时间=总路程,和 “路程1+路程2=总路程”。
【教具】
多媒体课件,两个能在一条线上自由活动的小人。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刘老师家住哪儿吗?悄悄告诉你们吧,刘老 师家离着人民公园非常近,到底有多近呢?你们来看。
PPT出示:刘老师从家出发步行去人民公园,每分钟走60米,5分 钟后到达。
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PPT出示:刘老师家距离人民公园有多远?
你会解决吗?
PPT: 60x5=300 (米)
这60表示什么? 5呢? 300呢?
通过这个小例题,我们总结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间的关系是:速 度x时间=路程(课件出示)。
今天我们就在这个关系式的基础上来研究点新问题,好不好?
二、 合作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初步感知相遇问题
PPT出示例题:小明和李老师同时从家出发相对而行,小明步行每 分钟走60米,李老师骑自行车,每分钟骑行140米,5分钟后他俩 在人民公园相遇。小明家和李老师家相距多少米?
同学们自己读题。在这个题目中有没有你不太理解的词,将它找出来。 你觉得这几个词(同时、相对而行、相遇、相距)是什么意思?
预设:让学生用语言或者肢体动作来解释这几个词的含义。
把这几个关键词搞明白了,大家再来读这个题。思考这个问题:我们 之前学的行程问题是几个物体在运动?今天研究的问题是几个物体 在运动?而且是怎么运动的?(同时出发、相对运动、最后相遇)我 们就把这类问题称作“相遇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此处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表演,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两个物体 相对运动的表象,理解并抓住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同时、相对、相 遇。
2、合作演绎相遇问题
现在你能和你的同桌合作把这个题目表演出来吗?用2只笔分别代 表小明和李老师,同时从桌子的两端出发相对而行,只走一遍,相遇 了就停在相遇点别动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询问不同的小组)你们相遇在哪里?相遇点离谁家比较近?为什 么?
预设:出现相遇点在中间和相遇点不在中间两种情况。
【设计意图】
通过同桌两人的模拟表演进一步理解相遇问题的运动过程和基本 特征,同时学
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