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
摘 要:常言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师者,既要有渊博的知识,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德,是为师之根本。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关键词:师德;教师;教育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渐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业时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师德,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教师的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解惑”,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一名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感情的人,就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 ,在无形当中也会产生对学生的热爱之情。高尚的师德,首先是真挚的师爱。一名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教师,就会随时随地关心学生的成长,精益求精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自己高尚的品德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因此,热爱学生,理应成为教师的天职。要成为真正的“人师”,就必须树立良好师德的形象,决不可把对学生的爱,仅仅看作是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必须要有真情实感,来不得半点的虚情假意。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要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要信任学生,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要严格要求学生,激励他们茁壮成长。
教师最能体现是爱的地方,那就是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尤其是面对所谓的“问题学生”的时候 。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和做法是很正常的,要肯定他们从善向上的本质,决不能把它们当做坏孩子。教师必须要懂得: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师爱的关键时候。这般时候,如果你没有耐心,缺功夫,反而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就再没有开始的时候,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爱学生,就必须“润物细无声”地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善待他们,就必须把它们当朋友,深切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愁。
师德,在师爱中体现。师爱,是一种无私的爱。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师爱的基础是――平等。在学生的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才是“好老师”的最重要特征。爱心和知识之间,学生首先更爱前者。有时候,教师的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感动学生。你应该知道,当你在评论学生的时候,学生也在用心的鉴定你。学生、家长、社会欢迎爱戴的老师,才可能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学生敬畏甚至憎恶的老师,绞尽脑汁、心手并举伸向学生“捏油水”的老师,能算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吗?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老师都能做到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但是,最恰当的做法是:严中有爱。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就是师德的标准:善待学生,尊重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积厚德,施大爱,千方百计的做好每一件小事,是教师真正生活的写照。在日复
浅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