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公共管理的变革启示
王峥嵘
(甘肃政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公共管理变革的新的社会条件与社会需求已经形成,数据的“流动性”与“可获取性”的不断发展,意
味着公共管理在追求公共利益精益性、在进行科学决策时具有更优的条件,也意味着公共管理在实现良好的社会治理、提升 治理质量方面面临现实挑战。为此,必须反思公共管理的价值体系、决策体系和治理路向,以应对大数据的变革环境,充分 挖掘大数据在公共管理中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大数据;公共管理;公共治理
DOI:
伴随着海量信息的不断涌现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大
数据已经在悄然掀起一场新的革命,这种数量庞大、种类广 泛、产生和更新速度加剧的大数据聚合正蕴含着前所未有的 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1],这场革命正在不断印证着科技创新 驱动社会管理变革的强劲态势,由大数据引领的这种变革态 势将深刻地影响公共管理领域对传统管理观念反思、对提升 公共部门治理绩效的追求和对治理模式的探索,并将引发全 球范围内公共管理的理论变革和改革实践。
1 对公共利益诉求的精益响应
就公共管理理论内涵而言,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形成 一个被广泛认可的范围界定,然而诸如精细化的专业管理、 明确而有效的绩效评估、强调结果而不是程序、不断的提升 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等,一些基本的价值取向还是在被学 界不断的接受。基于这些价值取向,对公共利益的积极响应 将伴随着治理变革的进程不断的深化,其内在的要求也将不 断的提升公共管理的水平。
应当确认的是,无论是宪政层面还是民主层面的要求, 政府都应当在追求公共利益实现的过程中,承担起主要的公 共责任,并不断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政府应 当无遗漏、无差别地关注所有的公共价值和偏好,以此来提 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公共利益的实现程度,这不仅是政府存 在合法性的要求,也是公共管理的绩效要求。
从实践层面而言,公共利益实现的基础是公共诉求的表 达,这就要求作为公共责任主要承担者的政府,必须积极创 造公民表达和形成公共利益诉求的条件,以使得公民之间、 公民和政府之间能够围绕其关心的公共事务,在观念、价值、 手段等层面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融合,以实现公民个人需求的 社会定位,并在公共领域和公共决策层面形成“共识”,推动 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然而,作为公共利益实现的逻辑起点,现实中公共利益 诉求的形成存在着表达和整合的障碍。由分工、社群等因素 造成的社会系统的复杂性会造成信息传递的困难,会造成公 民之间、公民与政府之间大规模的沟通和协调的困难,甚至 会引发其间的矛盾与冲突。在传统的社会运作方式下,信息 传递和沟通的效率已经不能满足公共管理的需求,同时,依 靠随机抽样等方式来解决数据收集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本身
也存在着许多固有的缺陷。而在数字化时代,快速发展的信
息技术和研究方法已使得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变得更加容易、 更加快速,而且,与数据交流的困难看来也已经不是理所当 然的了,在组织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拥有了处理数据 的更大的信心和能力。[2]大数据所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和数 据处理能力无疑成为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一种新的、有效的 方式。
一方面,大数据可以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渠道,这种多样 化使得公民的广泛的利益诉求变得可能,可以打破由阶层、
大数据时代公共管理的变革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