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太谷的由来.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太谷的由来
太谷县境在春秋时期为晋国大夫阳处父的封邑,西汉因置阳邑县,属太原郡。原县治在今阳邑村,至北周建德四年(575年),阳邑县始移治于白塔村,即今县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为太谷县,并一直沿用至今。据《元和郡县志》等文献记载“以县西南有太谷,故名”,原来太谷县名源于一条叫“太谷”的山谷。 “太谷”之名据清《太谷县志》解释为“太行之谷”,其实在古代“太”通“大”,太谷即大山谷的意思,它指今天祁县通往沁县的子洪口谷。
太谷的记载最早见于《后汉书·桓冯传》:“上党见围,不窥太谷”。唐章怀太子李贤注曰:“太谷自太原趣上党之道……今并州太谷县西有太谷是也。”《水经注》中也记载:“侯甲水又西北历宜岁郊,经太谷,谓之太谷水,出谷西北流。”文中的侯甲水、太谷水也称为胡甲水、甲水,今人称为昌源河。 太谷古称侯谷、胡谷,历来为太原通往晋东南的要道,也是山西著名古战场。五代时,北汉刘继元在此筑隆舟城以抗宋军,所以宋代又称这里为“隆舟谷”,金元时期讹为“龙州谷”、“龙猪谷”。清代以来,又因谷口为祁县紫红镇,故称“紫红口谷”,俗写作“子洪口谷”。 这条大山谷北起祁县子洪口,南至沁县西汤,长约60公里,昌源河流贯其间,两岸悬崖壁立,鸟道崎岖。明代文人王世贞在《适晋纪行》中描述了太谷的险途:“两岸皆高山绝云,中为巨涧。沿涧水而北,泉声益奇,崩峡束流,为瀑布、为帘、为怒虬、为渴虹者不一,盖自是山皆石骨矣。第左道尽则渡而右,右道尽复渡而左,其险视西塘不啻类之,凡数十渡,气竭兴亦尽矣。” 太谷中部最险仄的地方叫南关,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武

太谷的由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1-09-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