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前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静夜思?等多首。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开掘;开通。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似来自天边。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盘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
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一、“望〞字统领全诗
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
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
二、山水互为映衬
诗中的山水是严密关联,互为映衬的。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盘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803~约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生平 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兴盛的理想。23岁时写成?阿房宫赋?,以秦朝的滥用民力、奢逸亡国为戒,给本朝统治者敲了警钟。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译文
深秋时节,沿着山上盘曲的小路一直向上走,
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欣赏这黄昏枫林的美景,
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5. 坐:因为。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惧。“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6.古诗三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