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仁仁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人我是一体,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亲仁”,亲是亲近、学习的意思,亲近那些有道德、有学问、有人生境界、有情操的人,这是讲择师。也包括亲近圣贤教育,儒教就是圣教。一个人的学问要有成就,有两个先决要素:一个是好老师,一个是好同学。我们时时亲近仁德之人,就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你每天接触的都是善人,我们无形当中德行都会提升。但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假如每天身旁都是狐群狗党,自己的言语、行为就会变得愈来愈粗俗、低级、下流。“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学习的道路上,必须要有良师益友的提携。只有亲近仁德之人才能增长我们的智慧,人生有智慧才会下对抉择,人生才会愈走愈轻松,假如没有做对抉择, 那人生会愈走愈沉重,所以“亲仁”非常重要。”亲仁: 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仁者:存心仁厚、处处谦卑,能够以身作则, 他把一切人、一切众生看成是自己,处处能替人设想,大公无私。流俗众:心无大志,每天都为着自己的衣食、饮食男女、自私自利而活着。孔子说: “邻里之中要有仁厚的风俗才好,如果不选择有仁厚风俗的地方居住,怎么能算有智慧呢?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孔子【孔子拒访】春秋时,鲁国大夫季孙家有个家臣叫阳虎,野心很大。他三番两次去孔家送礼拜访, 想拉拢孔子。孔子生平最痛恨的就是欺君犯上的人,怎么会为了受重用而丧失做人的原则呢? 因此,他每次都借故回避不见。有一次阳虎来访,门人照例说: “不在。”但等到阳虎上车要走时,孔子却故意抚琴作乐,好让阳虎知道其实自己是不想见他。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亲仁古人说: “天地君亲师。”因为人伦大道, 必靠师而传承,无师则人道衰,故师的作用等同于天地。仁者他心地清净,与人无争,于世无求,所以他就不会有巴结人的念头,他所说的都是利益大众的话。利益大众的话不一定是好听话, 所以一般人跟仁者在一起都觉得很难相处,对仁者也就敬而远之了。古人讲: “忠言逆耳利于行。”真正忠言可能不是好听的,但是听了之后能够接受、照做就有好处,因此我们要知道,别人不敢亲近仁者,他就不能提升, 我们必须要亲近仁者,这样我们的品德学问才能够提升。”亲仁: 一天晚上,有一小偷溜到陈寔家里。陈寔( shi )心知有人,于是咳嗽一声,小偷马上躲藏在屋梁上面。陈寔看见衣襟一角,知道人在梁上,却并未喊人捉拿他,而是把子孙们叫到面前训示: “今后每个人都应该要努力上进,勿走上邪路,做‘梁上君子’。作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只是平常不学好,慢慢养成了坏习惯。本来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却变成了小人,不要学‘梁上君子’的行为! ”小偷感惭交并,下地叩头请罪。陈寔勉励他改恶向善, 赠丝绢布匹于屋梁上的盗贼,鼓励他改过自新。【陈寔化盗】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泛爱众“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恭敬心才能够受教。在生命中, 可以不间断地陪伴我们走完人生的仁者就是圣贤经典,它是最真实、最永恒的仁者! 泛爱众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古人说: “天地君亲师。”因为人伦大道, 必靠师而传承,无师则人道衰,故师的作用等同于天地。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范晔跟品行良好的人在一起,就可以每天听到优秀的指导。跟品行不端的人在一起,便每天渐渐的生发出邪恶的性情。谨慎择友: 《易经》上讲: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人都是一类类的聚起来的。“亲附善友, 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我们如果不肯学习圣教,跟仁者就会越来越远, 自然就跟小人混在一起,最后使自己不知不觉也成为小人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朱子治家格言》也讲到“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所以人对于环境的选择至关重要,在自己德行还没有相当稳固之前,对于一些比较没有德行的朋友,我们要敬而远之。
弟子规亲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