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教案授课题目: 第九编人物风神第九章徐文长传授课时间安排第 13 周周三 5、6 节课教学器材与工具多媒体授课类型理论课□赏析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双语课程□其他教学目的、要求: 1 .要求了解《徐文长传》的相关背景知识。 2 .重点掌握《徐文长传》的思想蕴含及艺术价值。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作者创作《徐文长传》的思想情感,人物传记的写法。难点: 《徐文长传》对文长结局的正确认识。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徐文长传》的背景知识介绍一、袁宏道与徐文长徐渭是晚明前期的著名文士, 主要活动在嘉靖年间, 在诗文、戏曲、书画等方面均有相当成就。而且,他“好奇计,谈兵多中”,满腹韬略。徐渭的杰出才能和他清高傲岸、豪放不羁的个性, 在当时卓然独立, 颇受士林景仰; 而他一再失意于科场, 潦倒终生, 乃至忧愤成疾, 癫狂到以斧银白戕以求速死的悲惨命运, 在当时也可谓绝无仅有, 致使知者为他流涕痛惜。袁宏道年辈比徐渭略晚, 与徐素昧平生, 但对其才略品行由衷钦佩, 对其不幸遭际深抱同情,他将惺惺相惜之意托诸笔端,写下了这篇《徐文长传》。二、明代当时的文坛背景明代中叶,文坛出现了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拟古思潮。他们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相与号召, 以模拟因袭古人的诗文作为创作的根本原则, 致使当时的诗文创作了无个性与生气,流弊日甚。袁宏道对此深为不满,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诗为文, 应通于人之喜怒哀乐, 以见从肺腑中流溢出的真性情。因而, 他看到徐渭的诗文书画充溢着作者的真情真性而深为激赏。而他之所以为徐渭刊印文集及为其立传, 也正是为了宣扬“独抒性灵”的主张。第二节《徐文长传》作品的讲解一、作者介绍: 袁宏道( 一五六八~一六一○), 湖北公安人。《明史》说他“年十六为诸生, 即结社城南, 为之长。闲为诗歌古文, 有声里中。举万历二十年进士。归家, 下帷读书, 诗文主妙悟。选吴县知县,听断敏决,公庭鲜事。与士大夫谈说诗文,以风雅自命。已而解官去。起授顺天教授,历国子助教,、部主事,谢病归。久之,起故宫。寻以清望擢吏部验封主事, 改文选。寻移考功员外郎,立岁终考察群吏法……。遂为定制。迁稽勋郎中,后谢病归,数月卒。”袁宏道的哥哥宗道、弟弟中道, 都有才气, 时称三袁。他们都反对当时摹仿秦汉的伪古文,而提倡清新的文体。这种文体,被称为公安体。二、段落层次、大意本文可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一、二、三三段, 交待写作缘起及对徐渭诗画等的赞赏。字里行间, 既有相见恨晚之憾,又有不胜喜悦之情。第二部分为四、五、六三段,写徐渭的非凡才略及豪放个性深为胡宗宪倚重和喜爱,深得信任,但“大试辄不利”,一再失意于科场。七、八、九三段为第三部分, 介绍、评述徐渭在诗、文、书、画诸方面的成就, 以其杰出的才能与其坎坷的遭遇作对比映照,哀其不幸。十、十一两段为第四部分,列举徐渭晚年的二三行事,说明他因不容于时而性格扭曲, 发为狂疾。多次自残其身,最终抱愤而卒。并对其诗文著述未能全部刊行于世深表遗憾。末两段为第五部分,效法司马迁,对传主进行评价。认为徐渭生前虽未及荣华富贵,但声名远播,至于朝廷;文章伟丽,独步当时;足以不朽。文末三次重复“无之而不奇”,对徐渭其人其事,感慨至深。文章以简捷明快的笔调生动地描述了传主横放杰出的才能、豪放不羁的个性、屡试屡败的遭遇和
《徐文长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