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释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一. 爱国守法 1. 爱国爱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规范, 爱国主义素被称为“中华民族之魂”。爱国,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与祖国之间应有的关系, 是衡量个人与国家价值关系的人生准则,是一种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 继承和发扬爱国传统要做到: 第一, 了解基本国情, 认清历史责任。了解基本国情, 包括正确认识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良的传统, 尤其是近现代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祖国富强而英勇奋斗的壮丽历史。只有在认识和了解国情的基础上,都能自发地、真心诚意地热爱祖国、献身祖国, 才能真正明确我们承担的历史责任。这是我们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报效祖国的首要前提。第二, 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密不可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又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而为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放弃个人利益, 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从来就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思想品格, 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所以, 每一位公民都要牢固树立起中华民族的意识和国家利益的意识, 要自觉地维护祖国的独立、统一、尊严和利益。第三, 立足本职工作, 实现报国之志, 要把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信念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对于每个公民来说, 爱国并不是要求人人都必须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而是需要更多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 辛勤工作, 默默奉献, 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只要每个人都坚持把爱祖国与实现自己的理想联系起来, 把振兴中华的热情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动力, 就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守法守法, 是指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按照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和要求依法办事。守法, 首先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其次是要遵守国家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最后, 要遵守劳动纪律、技术规范和一些群众自治组织所制定的乡规民约等。国有国法, 家有家规; 无以规矩, 不成方圆。法是国家制定和社会形成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是国家和社会正常、有序运转极其重要的保障者。守法, 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要求, 也是公民道德上的基本要求。公民要做到守法, 首先, 要学法、知法、懂法。公民要注意学习和了解现有的一切法律规范、纪律条例、知晓各种的内容, 懂得法的适用环境。其次, 要用法。当前, 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公民,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都要自觉地运用法来对照自己的行为, 指导自己的行动, 逐渐形成法律意识, 使法从外在的强制慢慢变为内在的自学, 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变成浑然不觉的个人习惯。第三, 要卫法。在社会公共秩序受到破坏、国家利益受到威胁时, 要见义勇为, 挺身而出, 坚决地与违法行为做斗争,以维护法的尊严。二. 明礼诚信 1. 明礼明礼是指待人接物时言谈举止要讲文明礼貌。文明礼貌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和民族素质的反映, 也是一个民族社会发展和道德进步的标志。现在,文明礼貌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 也反映了公民自身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水平。明礼作为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释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