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视域下的民居建筑装饰艺术
1、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是将文化看成是人、自然、环境、社会整合的系统结构,强调以上诸因素的共生关系。生态文化思维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见识、态度和直观感受,即通常所说的真、善、美三个维度,它包括生态知识、生态伦理、生态审美。中国生态文化传统是在悠久的农业文明中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伟大传统,这些生态文化思维在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的民居建筑中得以完美体现,它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智慧,为人类建设生态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2、刘青霞故居建筑装饰艺术的生态文化思维 刘青霞故居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刘青霞女士的故居,是我国建筑风格转化时期的典范,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现存的刘青霞故居有两处,一处是位于开封市刘家胡同的刘家宅院,一处是坐落在尉氏县县城中心的师古堂东院及西院。因为刘家宅院保留较完整,所以本文主要分析刘家宅院的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生态文化思维。 刘青霞故居建筑装饰艺术的生态知识思维主要体现在装饰功能方面,反映在其内外檐装修的部位。装修是指中国传统建筑上的门窗格扇,按其所处空间位置不同,可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2]。外檐装修为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的间隔物,因其位于室外,易受风吹日晒,雨水侵蚀,故在用材断面、雕饰、做工等方面较为坚固、粗壮。内檐装修则是将建筑物内部分成若干部分的间隔物,与室内家具陈设一起,在用料、做工、雕刻等各方面更加精细。 刘家宅院的外檐装修主要包括宅院大门、隔扇门和窗。宅院大门为攒边门,属板门类的一种,门的四边用较厚的边抹攒起外框,门心装薄板穿带,因其形状象棋盘,也称棋盘门。门心板是两扇略凹于门框的可开启的板扇,门框与抱框间的余塞板及上槛和中槛间的走马板均为固定扇。隔扇是唐以后出现的门(清代称隔扇),宋代称"格子门",门中间镶嵌通花格子,安装在建筑物金柱或檐柱间,用于分隔室内外空间。刘家宅院房屋正门均用两扇开启两扇固定的六抹隔扇。隔扇由槅心、绦环板、裙板加上竖立的边梃、横向的抹头组成。格扇中的槅心采用龟背锦棂条花格,是隔扇中透明通气的部分,也是最富装饰与变化的部位。宅院中与隔扇配套使用的外檐装修还有一些辅助部分,如横陂、门帘架等。横陂是隔扇装修的中槛和上槛之间的窗扇,起亮窗作用,为固定不开启扇,数量比隔扇少一扇。门帘架是附在隔扇上用来挂门帘的架子。两边的边梃与隔扇同高,上部有抹头两根,中间为龟背锦棂格的帘架心,下部是门洞。在帘架边梃上下两端分别用荷叶栓斗及荷叶墩安装固定。 内檐装修是用来分隔室内空间的装修构件,形式多样灵活,可根据室内空间的大小变化随意变换。由于在室内,制作精巧秀丽,与室内的家具、陈设互相配合,形成很舒适的环境气氛。因其在用料、做工、雕刻各方面更加精细,所以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内檐装修一般包括室内的隔断、隔架、花罩、博古架、阁楼、仙楼、天花、藻井以及匾额、对联等。刘家宅院的内檐装修主要有室内雕花木隔断、板壁、天花等。其中厅堂宅院的室内空间比其它房间要高大,要求装修精美,分割灵活。因此在其明间两前金柱之间和西次间进深方向的柱子之间,采用
生态文化视域下的民居建筑装饰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