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舒曼钢琴作品《阿贝格变奏曲》的创作特点探析.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舒曼钢琴作品《阿贝格变奏曲》的创作特点探析
罗伯特・舒曼是德国著名的音乐评论家、指挥家、钢琴家、作曲家。他的作品以歌曲和钢琴曲居多。其中钢琴作品常表达人和事在他心中的反响,具有很强的文学功底。继舒伯特发展了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他习惯用数首歌曲来组成套曲,用浪漫派诗人的诗词作为歌词,更注重诗的意境。
阿贝格变奏曲是舒曼的第一首钢琴作品,创作于作于1829-30年,1831年出版。题献给《阿贝格女伯爵》,以阿贝格伯爵夫人为名,实际是献给曼海姆女子梅塔・阿贝格。
一、含有字谜的动机
《阿贝格变奏曲》由一个主题扩展为五个变奏,每个变奏都是围绕主题而展开,阿贝格即“abegg“,刚好与音乐中的音名相同。在此部作品中,舒曼将A-B-E-G-G中的B改为降B调,以此来充当作品的主题,再根据主题进行一系列的变奏,便使得每部分变奏都有隐藏起来的字谜。变奏一:在细微的旋律中隐藏主题,激烈紧张的快板,由主题的A-B半音音型组成,并且反复的模进再现了主题;变奏二:有双手共同组成的三声部切分,速度平稳,A段第一乐句左右手相呼应,旋律为半音阶的上行,B段则是半音阶的下行;变奏三:音型有所改变但始终存在主题的旋律,三连音的音型使得这段变奏充满生气;变奏四:也存在主题的发展,如歌的、缓慢的旋律。在他之后的音乐作品中便经常采用音乐文字游戏来作为灵感的源泉。

二、具有鲜明的标题性
1829年,19岁的舒曼在冬天的一个舞会上邂逅了一位少女,便是阿贝格。正是阿贝格的姓名字母给了舒曼创作的灵感,《阿贝格变奏曲》便由此而来。主题部分为A、B两个乐句,每个乐句有八小节。A段旋律以A-B-E-G-G的音调进性模进上行,B段则为模进下行。整首作品便以abegg而展开变奏。这个主题开始是以活泼的上行八度音出现,接下来是一连串的转位。《阿贝格变奏曲》在舒曼作品中的地位是无法估量的,这首作品可以说是舒曼钢琴创作中的“前奏曲“。
三、在文学作品中获得灵感
舒曼的文学修养很高,在出版此钢琴作品是他说过:“我的心已经满怀着希望与复仇之念,像威尼斯的公爵一样感到自豪,现在我开始在和伟大的世界结婚了“。音乐评论家大多对舒曼的钢琴作品称赞有加,他的作品浪漫唯美,这些在《阿贝格变奏曲》中都有完美的诠释。充满内涵和文学韵味是舒曼诸多作品中的一大特点。
四、幻想性色彩浓厚,富有诗意
《阿贝格变奏曲》的主题既有热情洋溢的抒情,也有似低语般的呤唱。是生机蓬勃的小快板。变奏一充满着旺盛的精力和沸腾的热情、急速,变奏二则流畅优美、浪漫的具有歌唱性,变奏三是有颗粒感的音色,轻柔,是活泼的三拍子,变奏四抒情柔和,均匀的节奏与流畅的歌唱性相呼应,极富诗情画意,曲终则热烈而轻巧,充满烈火般的活力和梦幻般的色彩。

五、作品的创作技法
一是节奏。舒曼运用他独特的风格,通过节奏的变化安排和不同组合,达到了耳目一新的效果,右手三连音的三拍子和低声部两拍子密切的融合,形成交错的节奏,很有个性。
二是曲式结构。《阿贝格变奏曲》由六部分构成,主题是F大调规整的二段体曲式,音乐优美,给听着一

舒曼钢琴作品《阿贝格变奏曲》的创作特点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露露二天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