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我国的地形和地势
科目
地理
教学对象
初二年级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
李先梅
单位
原平实验中学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本节课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
2、通过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挂图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对于“地势西高东低”,教材并没有用较大篇幅讲述,只是通过一幅地势剖面图和三个设计巧妙的问题来解决,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培养。
对于我国的主要山脉教材则利用图文结合进行重点讲述,侧重让学生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总之,本节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均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涉及关于地形的知识,并且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在本课的学习中就容易多了。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加到各种活动中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分析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关注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采取分组活动的教学方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准备
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回忆一些国家的地理,回答: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组成要素?
回忆,思考,作答
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准备
分组活动一:
关于我国的地形,我已熟识的——,我想知道的——。
认真研读我国地形图,得出结论:我国地形从东到西,有什么变化?
学生从整体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分组活动二:
第一步,分组讨论:我根据——分析,得出一——。
第二步,教师引导:结合教材P20页活动1—3去讨论,并完成。
第三步,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地势西高东低。
一、讨论假设:
1、根据“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中国地势剖面图”,得出我国哪边高哪边低,即地势如何?
2、根据平均海拔高度,我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各级地势阶梯分别有哪些主要地形类型?
二、自由发言:
除分析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地势剖面图外,要将“活动”完成。
学生通
地形与地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