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志第十九地理四原文: .
明史•志第十九 地理四原文
志第十九 地理四 明史 卷四十三志第十九 地理四
O四川江西
四川《禹贡》梁、荆二州之域。元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治成 都路。又置罗罗蒙庆等处宣慰司,治建昌路。属云南行中书省。洪武 四年六月平明升。七月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九月置成都都卫。与行 中书省同治。八年十月改都卫为四川都指挥使司。领招讨司一,宣慰 司二,安抚司五,长官司二十二及诸卫所。九年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 宣布政使司。领府十三,直隶州六,宣抚司一,安抚司一,属州十五, 县百十一,长官司十六。为里千一百五十有奇。北至广元,与陕西界。 东至巫山,与湖广界。南至乌撒、东川,与贵州、云南界。西至威茂, 与西番界。距南京七千二百六十里,京师一万七百一十里。洪武二十 六年编户二十一万五千七百一十九,口一百四十六万六千七百七十 八。弘治四年,户二十五万三千八百三,口二百五十九万八千四百六 十。万历六年,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 三。
成都府元成都路。洪武四年为府。领州六,县二十五:
成都倚。洪武^一年建蜀王府。
华阳倚。北有武担山。又有外江,自灌县分流经城北,绕城而 南,一名清远江。又有内江,亦自灌县分流经城南,绕城而东,亦名 石犀渠。合流南注於大江。此府城之内、外江也。东有宁州卫,洪武 十一年四月置。东南有马军寨巡检司。
双流府西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华阳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
东南有牧马川,即府在内、外江下流也。
郫府西。有内江,一名郫江,即府城内江之上流也。
温江府西少南。西南有皁江,亦曰内江。
新繁府西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成都县。十三年^一月复置。 西北有沱江。又西有湔氵臾口。
新都府北。东有雒水,自什邡县流经此,下流至泸州入大江,
亦曰中水。北有湔水,即大江别流,自灌县东北出,流经此,至汉州 入雒水。东北有绵水,自汉州流至此入雒江。三水同流,亦曰郫江也 彭府北。元彭州。洪武十年五月降为县。北有九陇山,有葛王 贵山,又有大隋山、中隋山。南有沱江,又北有濛水流合焉。又东有 濛阳县,元属彭州。洪武十年五月省。又北有白石沟巡检司。
崇宁府西北。元属彭州。洪武四年属府。十年五月省入灌县。 十三年^一月复置。南有沱江。
灌府西少北。元灌州。洪武中,降为县。西北有灌口山。又有 玉垒山,下有玉垒关,一名七盘关。又西南有青城山。又西有湔江, 亦曰都江,亦曰湔堋江,古离堆也。岷江经此,正流引而南,支流分 三道,绕成都境。有石渠水口。又有白沙水,下流入都江。又南有沱 江,即郫江上源也。又西有蚕崖关巡检司。西南有獠泽关。
金堂府东。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新都县。十三年^一月复置。东 北有三学山。南有云顶山。有金堂峡,雒水经此,曰金堂河。东南又 有怀口巡检司。
仁寿府南少东。东有丽甘山,下有盐井。东有三嵎山,又有蟠 溪,下流入资江。又南有陵井,产盐,亦曰仙井。
井研府南少东。洪武六年十二月置。十年五月省入仁寿县。十 三年^一月复置。东北有铁山,旧产铁。南有盐井。
资府东。明玉珍置资州。洪武初,降为县。南有珠江,即雒江 也,东流为资江。东有银山镇巡检司。
内江府东南。洪武中置。西有中江,即雒之异名。南有椑
明史 志第十九地理四原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