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析字理明规律 优化识字方法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文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 3500 个汉字,让 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当前的识字教学中,教师 鼓励学生主动识字,读准了生字字音后,常常提问学生“请你说说你 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例如,学住这个汉字的,‘泼'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发', 合起来就是‘泼'。”老师点评:“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生字, 真棒!”还有学生说:“把水洒到了头发上就是 ‘泼'。”老师点评:“你 能自己编口诀记住生字,真聪明! ”初看以上的识字过程,觉得发挥 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掌握了识字方法。可是在生字运用时,学生就会 把“泼”和“波”、“拨”混淆,张冠李戴。究其原因,是因为加一加、 减一减、 自编口诀的识字方法只是机械的识记, 淡化了汉字形与义的 密切关系,忽视了汉字的字理。
“字理,就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 ”[1] “庞大的汉 字家族主要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和转注、假借两 种造字法共同组成一个科学的、 有规律的汉字系统。 ”[2] 识字教学中 探究字理, 一方面利用汉字的构造规律解析汉字, 引导学生理解汉字 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 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规律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的效率。
一、按图索骥,教学象形字
【理论探索】
“事物认识的一般规律是从具象到抽象, 从感性到理性。 儿童的 认知特征更是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 ”[3] 因此,开展有效的识字教 学要基于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 形象直观的图画不但可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降低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 材识字的课程安排是从图画感较强、 构成汉字频率较高的象形字开始
对于象形字的教学,笔者追本溯源,揭示汉字的起源,按照“图 画——古体汉字——楷体汉字” 这样的顺序, 将象形字的演变过程直 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请学生将楷体汉字与图画、古体字进行对照, 找出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这样的识字教学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的认知特点,识字效果显著。
【实践跟进】
如教学 “鸟”字时,笔者是这样开展教学: 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实物图画 )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只小鸟。
师:你们瞧,这也是一只鸟,它是我们的祖先创造出的古体字 “鸟”。将象形字和图画对照着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古体字“鸟”就是根据鸟的样子画出来的。
生:古体字“鸟”也有眼睛、鸟头、羽毛和爪子。 (师相机引导) 师:(在黑板板书“鸟”字)这是现在我们学习的“鸟”字,再 请你将现在的“鸟”字和古体字的“鸟”对比看一看,你又有什么发 现?
生:笔画变简单了,“鸟”中的点就是鸟的眼睛。 师:你真聪明一下子找到了鸟的眼睛,再仔细看看,认真想想: 哪一笔是鸟的头?哪一笔是鸟的身子?哪一笔是鸟的尾巴?哪一笔 是鸟的爪子?
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很轻松地就记住了“鸟”的字形,并且了 解了每一笔画所代表的意思。通过这样的按图索骥,图文对照,一个 抽象的汉字
析字理明规律优化识字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