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常熟中学.doc基于弹性预设的高中地理生成性教学
常熟市中学地理组陆文博 215500
叶澜教授讲过,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关注学生 的个体差异,会为学生主动积极的活动提供保障,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 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⑴。在课 堂教学中,教学预设是必要的,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 的各种情况,给师生的动态生成留出“空白”,还学生思考、探索、言论的机会, 给教师倾听、调整、提升的机会,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舞台,这就是 有弹性的预设。弹性预设是生成性教学的基础,是生成性教学实施的有效前提。 指向生成性教学的弹性预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目标预设,即时提升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对教学具有导向、激励、 评价及聚合等功能[2】。预设性教学在教学活动之前就明确教学目标,教师严格按 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为了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常常出现教师控制全 局、只重知识传授、忽视情感传递、课堂教学僵化等问题。
课堂教学目标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场性,课前 精心预设的目标在复杂多变的课堂中往往会发生变化。教师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 及时、准确、合理地对预设目标作出调整,适时地删除或补充、降低或提升预设 目标,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促进更高价值目标的生成。
【案例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运用实 例,解释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根据这一标准,教师设计以下课堂活动:请 学生根据地图,画出本市三大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布模式图,尝试解释各功能区 的分布原因,并对其分布作出评价。因为是身边的案例,学生对此十分感兴趣, 探究兴致高昂,通过探讨画出功能区分布图,并对此作出详细评价。更有探究意 识较强的学生画出理想中本市的功能区分布图,这是超出教师预料、超出课前教 学目标预设范围的,这一生成资源立即引起教师的关注,教师凭借职业敏感判断 这一教学事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继而提升原有教育目标,形成更高层次的目 标,即研究功能分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为了使功能区分布更 加合理,为了我们的城市更美好,从而提升学生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情感。
【教学反思】
以上案例中,教师根据发生变化的教学现场状况,灵活地给预设目标增添创 新的营养成分,即时生成和丰满了预设目标。由此可见,预设目标并不是不可改 变的,教师具有这样的意识,便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情况对弹性化目标进行
补充和发展,从而将预设目标提升到更高水平。
二、内容重组,板块设计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 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逐 渐改变了教材观,不再简单地“教教材”而是灵活地“用教材”,将教材视为教 师教学的重要资源、学生学习的基本素材,对学生而言,教科书是他们开展学 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教材内容可以不变,但教师对教材的 理解、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应该是有变化的。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 据教师的理解和学生的知识储备、课堂上学生的兴趣点和接受能力等,对教材进 行弹性组合、案例改造和创新,这为课堂生成性教学埋下伏笔。
【案例
参考文献 常熟中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