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数字掰手指”是否要不得
在学习数字加减的课堂上,很多小朋友都会掰着手指数数,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形成依赖,总是会及时制止。这对孩子来说,真的不好吗?
孩子的身心每天都在成长,但对于 某种行为、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环境影响,心理学上称之为“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未到关键期的孩子以过度教育,则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
研究证明,儿童的实物加减运算能力在2岁左右开始出现。3岁前,家长比较适宜借助实物帮助孩子逐渐习得“1、2、3”等数字概念,比如手指、纽扣、水果等,让他学会计算总数,并能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应数量的实物,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大部分幼儿还较难完全掌握数字运算能力。
到了中班这个阶段,孩子可以学习数字的加减计算,但一般还离不开借助具体的实物进行计算。这时,适当运用手指等实物进行教育,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心算这样的“凭空想象”是很困难的,这阶段里孩子出现掰手指的现象是正常的。如果家长对此表现的过分敏感,予以严厉制止,反而可能影响他们用更直观的方式掌握运算方法。
到了大班,大多数幼儿能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有些幼儿能够部分的或完全摆脱实物计算,进行抽象数的加减计算。这时,可以鼓励孩子脱离掰手指等方法,并教会他一些心算技巧。但也要给予一定的包容,“看到孩子掰手指就呵斥”的方法要不得。
孩子学数字掰手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