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课程改革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 新课程提出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自主学习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目前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并不乐观, 本文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提出具体的培养策略,从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Under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cultivation of pupil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bstract: Asthe new curriculum proposed one ofthe three learning ways ofautonomous learning for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pupils have the vital significance. According torelevant academic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the pupil autonomous learning situation isnot optimistic, combining with pupil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training strategies, soastobetter raises elementary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Keywords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upil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接受,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实质上这些表述强调了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理念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主题。在课程论领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目标;在教学论领域,自主学习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而在学习论领域, 自主学习则被看成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能力。他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对于学校和家庭来说是一个挑战。-2- 一、自主学习概述(一)自主学习的含义“学习者自主”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国语言学教授 Henri Holec 提出来的。他把“自主学习”定义为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是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能力。[1]在我国自主学习通常是指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它与被动、机械、接受式的学习相对。目前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不少,但自主学习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综合各种自主学习的定义,笔者比较认同我国学者束定芳先生对于自主学习的定义,其主张从三个方面来研究自主学习: 1. 学习态度。学习者自愿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并且积极地投身于自己的学习之中,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2. 学习环境。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合适的学习场所和时间。 3. 学习能力。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选择学习方法和策略,独立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反思和总结。(二) 自主学习的特征由于人们对自主学习的理论立场和所下的定义不同,对自主学习的特征描述也存在一些差异。将自主学习的特征归纳如下: (1 )能动性。自主学习与其他各种形式的他主学习不同,它是学生积极主动从事和管理自己学习的一种活动。(2 )独立性。独立性相对于依赖性。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性上,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由学习者自己做出选择,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3 )有效性。由于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尽量协调好学习系统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使他们发挥会出最佳效果,一般说来学越高,学习的过程也就越优化,学习效果也就越好。(4 )相对性。自主学习不是绝对的,就现实情况来看,绝对自主或不自主的学习都较少,学生的学习多数介于这两者之间。[2]-3- (5 )稳定性。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能力来说,它具有稳定性,学习者一旦获得这种能力,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行获取知识。只有学习者在长期内,自愿获取知识,并且会学,坚持学,才能说其具备自主
杨芳艳论文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