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歌 教学设计.doc囚歌教学设计
1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是人的精神的建设,这种建设要在语言文字的感受与运用中存在。所以本课教学应 当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逐步形成 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走向高层次的精神境界,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
2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叶挺将军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革命 而献身的豪情。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内涵。
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3学情分析
课文的年代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的理解可能会浮于表面,所以要在充分的朗读中 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比较准确地认识革命英雄的气节。
4重点难点
分析诗人在“爬出来”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两者中的选择,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不同 含义。
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
5教学过程
1、 请学生读课题:观察“囚”的写法,从字面看“囚”该怎么解释?交流对“囚歌”的理解。
2、 通过讨论解题:
谁能从题目上看出这首诗是叶挺同志在什么环境下写的?(随即指出“囚”字在这里 的含义)
它为什么不叫“囚诗”而叫“囚歌”?(学生若答不来,暂且存疑)
5丄2介绍时代背景
问学生是否了解叶挺坐牢的原因和狱中斗争事迹。有了解的请他们向大家介绍。
教师介绍或补充介绍。强调叶挺同志不为高官厚禄所动这一点。最后由狱中难友传唱 这首诗一事再回到题目的“歌”字。
5丄3初读课文把握中心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记号;读完后想一想:从这首诗 可以看岀叶挺是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以上问题,把握中心思想。
学生质疑。教师提示学习重点和难点。
分节读议课文。每小节均按“阅读一分析一概括”的顺序进行。分析时依次讨论以下问 题:
⑴“人”和“狗,咯指什么?用狗来比喻叛徒表达了作者对叛徒什么样的感情?
(2) “为人进出的门”和“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么?
(3) 前两句话反映了当时的革命者面临着一种什么样的处境?
(4)“高叫”反映了敌人怎样的心情?对敌人的话应该如何理解?哪个字是理解的关键?
(5) 第一、二节中的两个“自由”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哪个词表达了他对 真正的自由的态度?
(6)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中的“怎能”表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这里不用陈 述而用反问的语气?
(7) “我渴望自由”和后面的话是什么关系?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但”字在这个句 子乃至
囚歌 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