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童话类文本解读的有效方式.doc探索童话类文本解读的有效方式
关于文本的解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跋舟认为,童话的解读先要 读懂文本,读懂作者的用意,才能确定要传授的内容。下面以其执教的《去 年的树》为例,谈一谈童话文本解读的有效方式。
一、解读关键词,领悟作者意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出了 “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的要求。怎样找 准关键词句?怎样体悟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那就是要练就一双慧 眼,一下子瞅准文本中的关键词,抓住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感悟文本。
王秋舟在解读童话故事《去年的树》时,抓住能体现主旨的关键词“天 天”进行深度咀嚼,让学生从朴实的文字中读懂作者的真实意图,领悟文 字背后深刻的内涵。
课伊始,以“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为母体,预设各种特 定的场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当太阳升起时,当月亮挂上树梢时, 当冰雪融化时,当树叶在秋风中飘落时……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 歌的情景。如此顺势拓展,使课文中原本单一的场景,因预设的种种场景 而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强化了 “天天”的意义。通过创设美好的情境,品 读“天天”,让学生体会鸟儿和树之间深厚的感情。当鸟儿再也看不到树 时,教师再次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品读结尾,引导学生体会昔日鸟儿和树
的深厚情感。鸟儿对过去的一切记忆犹新,可惜树已不在,让学生在思考 和感受中深刻体悟鸟儿和树永恒的友谊。
二、 解读提示语,感受留白魅力
大部分童话故事,都会恰当地运用提示语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变化,推 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各具特色。阅读童话故 事时,借助提示语可以更好地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在《去年的树》这个 童话故事中,作者一反常态,不写鸟儿和树的外貌、表情、心理,难道作 者不明白提示语的好处吗?
王老师敏锐地捕捉住了这一独到之处,教学时,先让学生把关于人物 心情、表情的提示语加上,然后师生合作读,老师读添加后的提示语,学 生读鸟儿的话,读出提示语的味道。当树提出约定,她是如此的一一爽快; 当鸟儿飞回来,却不见大树时,她是如此的一一迫不及待;当她得知树被 拉到工厂时,她是如此的一一惶惶不安;当大门告诉她树被机器切成细条 儿,做成火柴时,她是如此的——心如刀绞,鸟儿对大树的感情是如此—— 深厚。最后,他智慧地点拨学生,加上提示语虽然能读出童话的味道,能 帮助大家更直接地体验到鸟儿与树这种感情的唯一、友情的珍贵,但束缚 了众人的想象力。作者不写外貌,不写表情,不写心理,不是作者不会, 而是用这样浅近的描写,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因为这留白,带给了我 们这么美的感受,带给了我们这么耐人寻味的童话故事。
三、 解读拓展点,激发奇特想象
童话故事有着奇妙丰富的想象,怎样合理地解读文本,让学生从中获 得神奇的想象力。找准故事中的拓展点,精心设计一两个有趣的话题,让
探索童话类文本解读的有效方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