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
课题:《庆丰收》、《丰收锣鼓》、《扬鞭催马运粮忙》
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庆丰收》、《丰收锣鼓》、《扬鞭催马运粮忙》,感受、了解音乐如何
描绘秋景以及表现与之相关的人类社会生活。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打击乐合奏、节奏律动训练等活动,实现音乐实践创造活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八分休止符节奏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讨论总结音乐与相关的表现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话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多媒体光盘、相关风景图片等。
教学内容:
1、《庆丰收》著名打击乐合奏曲。
2、民族管弦乐曲《丰收锣鼓》,彭修文、蔡惠泉编曲,1972年创作。乐曲借鉴了我国民间吹打的鼓点和旋法,充分发挥民族打击乐的表现力,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乐曲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G大调,用由慢到快的鼓声,引出雄壮的引子,随之出现的情绪热烈的旋律展示了一幅开镰收割、你追我赶的劳动缠绵机。主题中音程的大跳,使乐曲形成活跃、明快的风格。
第二部分:C大调转b小调,清亮的竹笛声吹出质朴优美、富有民族风格的旋律,表现金秋田野的美景,抒发劳动者欢快的心情。这部分的抒情性与前后两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部分:全曲的高潮。打击乐器的演奏气势磅礴,节奏不断加快,高亢明亮的打击乐器的音色、力度与管弦声部形成强烈的对比,乐曲情绪愈益激昂,表现欢庆丰收的热烈场面。
乐曲在快速强烈的全奏中结束。
3、笛子独奏曲《扬鞭崔马运粮忙》,魏显忠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乐曲表现丰收后的农民,不忘国家、喜送爱国粮的情景。
乐曲为三段体结构,引子:用笛子演奏长颤音,模仿马的嘶叫声,表现一队满载粮食的马车在大路上疾驰。
第一乐段:四二拍,快板,模仿马蹄的节奏频繁出现,音乐情绪欢快热烈。
第二乐段:中板,速度上与前后段落形成对比。音乐主题是第一段主题音调的变奏。
旋律富于歌唱性,舒展明朗,表达了送粮群众的喜悦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第三乐段:为第一乐段的再现,音乐情绪更加欢快热烈。
全曲充分发挥了
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