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卜算子苏轼.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
苏轼于元丰二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次年抵贬所,最初即寓居于定慧院。这院实际是个佛寺,又名定惠院,苏轼曾写有《游定惠院记》一文。这一时期他与佛印禅师等高僧常有交往,并且成为很好的朋友。作者在这里住的时间不长,未几即迁居临皋亭,最后又复营建了东坡雪堂,“东坡居士”的称号就是取于此时。这首词从题目和内容看应该是初到黄州时所作。
3
4
译:
残月弯弯挂在稀疏的梧桐上,夜深人静,漏壶的水已滴光。谁看见闲居的人在月光下独自徘徊?只有那时隐时现的孤鸿知道我的惆怅。
惊起的孤鸿不断回头探望,好像充满无人理解的幽伤。她寻遍了寒冷的枯枝不肯留宿,却躲到了寂寞清冷的 沙洲上。
5
词的上片,前两句展示的是一个幽冷凄清的环境:残月挂在疏落的桐树上,漏声已断,夜阑人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这里“幽人”和“孤鸿”是两个意象,名为二实为一,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的“幽人”形象,随即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契合,幽人即是孤鸿,孤鸿即是幽人。
6
缥渺,隐隐约约、,我这独自往来的幽人,就象那时有时无的孤鸿影子一样,有谁看见我 呢?这既表现了作者幽独孤寂的心境,也道出了 他当时的难堪处境.
7
下片接着写鸿雁。在江边沙洲,鸿雁刚刚睡去,却又惊醒,回头看看,并没有别的大雁来伴,它满怀幽怨,但无人能理解。为什么睡下了又常常惊醒呢?并不是什么声响动静,而是心里不宁静。它渴望理解,不希望孤独。但它因为不拣高枝,不愿栖息在梧桐上,只能孤独地、高傲地在冰冷寂寞的沙洲上过夜。
8
下片四句说的全是孤鸿,而实际上还是句句说的自已。“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是说孤鸿被惊起不断地回头,心中的怨恨却无人知道。作者的这些内心活动,可从他给朋友的信中看出。《苏轼·答李端叔书》其中有一段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由此可见他在乌台诗案后,深知宦海风波的险恶,惊惧犹存,以致灰心钳口,有恨也无人知道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说孤鸿找遍了寒枝,拣来拣去总“不肯栖”,而宁愿在寂寞的沙洲里受寒耐冷。这是孤鸿的选择,实际上也就是作者的人格境界。
9
品读与探讨 2
10

卜算子苏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angwei2005
  • 文件大小582 KB
  • 时间202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