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过贾谊宅_刘长卿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I注释|翻译I赏析|讲
【作品简介】
《长沙过贾谊宅》由刘长卿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
诗是作者赴潘州(今广东茂名市)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首联写贾 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明写贾衣,暗寓自身迁谪。颔联写 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 气象。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隐约联系自己而今赁吊贾谊。 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 全诗虽是吊古,实在伤今,借怜贾以自怜。语方含蓄蕴藉,感情哀楚 动人。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刘长卿联系自己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 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 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满腹牢骚,对历来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 更是将自己和贾谊融为一体。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 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 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 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原文】
《长沙过贾谊宅》
作者: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解】
⑴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 沙有其故址。
⑵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 到长沙的时候所做。
⑶谪宦:贬官。官吏被贬职流放。
⑷栖迟:淹留。居留。
⑸楚客:指贾谊,也包括自己和别的游人。。长沙旧属楚地,故 有此称。
⑹汉文:指汉文帝。汉文帝在历史上有明主之称,但他绐终不能 重用贾谊,最后又出谊为梁怀王太傅,梁王坠马死,谊因此也抑郁而 死。
⑺湘水句:贾谊往长沙,渡湘水时,曾为赋以吊屈原。
【韵译】
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长给楚客留下伤悲。 古人去后,我独向秋草中觅迹;旧宅萧条,只见寒林披着余晖。
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湘水无情,凭吊屈原岂有人知?
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可怜你,为何来到这海角天涯?
【写作背景】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 关。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 )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 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 )至十二年间的 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 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 那 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讲解】
诗人刘长卿的七言律诗《长沙过贾谊宅》堪称唐代律诗的精品。 贾谊当年作文追悼屈原,今日刘长卿作诗追怀贾谊,湘水无知而且无 情,人生有憾而且有恨。
刘长卿因为性格刚烈,屡次犯上,曾两次遭到贬谪。第二次在唐 代宗大历八年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为被诬陷,由现今湖南湖北 一带贬往当时还比较荒凉的浙江。
《长沙过贾谊宅》应当作于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的时候, 那时正 是秋冬之交。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贾 谊是西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为被权贵中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后来虽然被召回京城,但是得不到任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 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概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
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长沙县志记载:贾太傅故宅在今县西北濯锦坊之屈贾祠。对贾 谊这一曾经居息三年之地,“不见定王台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杜 甫来瞻仰过;“贾谊宅中今始见,葛洪山下昔曾窥”,韩愈来低首过;
“一谪长沙地,三年叹逐臣”,戴叔伦来凭吊过;“寒林日薄井波平, 人去犹闻太息声”,“贾傅祠前载酒回,新声才赋管弦催”,时至清代, 黄遵宪和秋瑾也来朝拜过。然而,在众多歌咏贾谊故宅的诗作中,刘 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不仅是唐代律诗中的精品,而且是同一题材 之作中的杰构,好像同一首歌的独唱比赛,虽然选手们各有千秋,但 刘长卿夺得的是舍我其谁的冠军。
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但他命运坎 坷,33岁即英年早逝,犹如一支名贵非凡的玉笛,才吹奏了几支乐 曲就突然崩裂,又如一本传世的经典,才写了序言和最初的几章,就 永远没有了下文。两千多年来,屈贾并称,长沙的贾谊故居虽屡经兴 废,却是历代官员春秋祭扫之地;才高命薄,长沙的贾谊故居虽历尽 沧桑,但却是千载文人墨客尤其是迁客骚人留连凭吊高歌低咏之场。 中唐诗坛第一人的刘长卿,博学多才却屡试不第,登进士第后又命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