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光:奥运琴声穿越国界
2008年8月19日,国家大剧院“中国钢琴之夜”开启大幕,那是一场盛况空前的艺术盛会,一场前所未有的钢琴盛典。为打造这一艺术盛况,国家大剧院广纳智慧,精心策划,筹办历时近一年之久。这场音乐盛事云集全球钢琴名家,荟萃了经典钢琴作品。郎朗、刘诗昆、克劳德?弗兰克、菲利普?昂特蒙等十位大师深情献艺,十架九尺世界名琴同台呈现,全世界第一支为十架钢琴所作的协奏曲隆重面世。在国家大剧院长达五个多月的奥运演出季中,“中国钢琴之夜”堪数其间一朵独特、耀眼的奇葩,让全世界的目光纷纷注视北京,瞩目08奥运,并用特别的方式普天同庆、祝福中华。国家大剧院艺术总监陈佐湟细数了此前世界上的一些钢琴主题活动,他介绍说,2003年7月,在瑞士韦而比耶音乐节成立10周年的庆典上,曾有8位钢琴家同台合奏,其规模在当时已堪称世界之最。而“中国钢琴之夜”已经打破这一纪录,创造了又一个令人兴奋的时刻。
“中国钢琴之夜”除了十位钢琴大师,还有一部专门为十架九尺钢琴创作的钢琴协奏曲也揭开神秘面纱,完成世界首演。一首专门为此次钢琴之夜“量身打造”的原创作品《喜庆中国》,是全世界第一支由十台钢琴共奏合鸣才能完成的艺术巨制。而担此重任的便是中国著名作曲家崔世光。作为20世纪中国为数不多的钢琴音乐家和作曲家,崔世光先生在其创作生涯中,一直执着于中国风格的钢琴创作,其音乐创作风格为:其一,创作中“中西结合”的平衡性;其二,钢琴技巧与音乐思维结合的合理性。他的钢琴音乐以其优美动听、耐人寻味、平易近人的特点给中外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崔世光,1948年出生于青岛,6岁起随母亲学习钢琴。1962年,14岁的崔世光考入中央音乐学院。1978年任中央乐团独奏演员。1986、1987年,崔世光分别获美国锡拉立兹(SYRA CUSE)大学两项音乐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期间先后应邀在不少国家和地区举办讲座,介绍中国音乐教育,曾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喜庆中国》无疑是一次大胆的探索与尝试:18世纪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大师巴赫,曾为4架古钢琴与弦乐队写过协奏曲;19世纪的著名钢琴家车尔尼也曾为8架钢琴写过32手的联弹曲,但并无乐队参与;2003年的瑞士韦尔比耶音乐节,8架钢琴同台亮相,仅仅限于齐奏,也无乐队伴奏。而《喜庆中国》则是为十台钢琴和一支交响乐团而作,十台钢琴琴瑟齐鸣,国家大剧院琴声缭绕,彻夜未眠,北京奥运的琴声穿越了国界。”
谈到这个令世人赞叹的作品,创作者崔世光坦言,最初当他由港抵京,与国家大剧院谈其委约创作这样一部作品时,他的第一感觉是“震惊”。一首怎样的作品能够以最恰当的方式将一百只手指弹出的声音完美的“拢”在一起、“融”在一起?一首怎样的作品能够让十位极具个性的世界级钢琴大师配合得天衣无缝,不露痕迹?一首怎样的作品能够真正呈现盛世中国的宏大主题?一首怎样的作品能够经得起时光历练,而不仅仅是为了创作而创作?毕竟,钢琴这种完全西洋化的乐器,进入中国还不足百年。而铭于经典的中国钢琴原创作品更是屈指可数、为数不多。30多年前,《黄河》树立了一座里程,今天的中国钢琴界太期待能有更多的原创作品得以涌现,太期待能有重量级的优秀作品让人铭记。而“中台和契机。“来自不同国家的著名
崔世光:奥运琴声穿越国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