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进展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
(右侧冠脉阻塞)
(心肌缺血区)
AMI的概念
发病机制:最基本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特征: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甚至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等。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全开放内腔)
(部分开放内腔)
病理生理
粥样斑块形成
血小板聚积
冠状动脉痉挛
先兆
临床表现
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
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
临床表现
疼痛
全身
症状
胃肠
道症状
心律
失常
休克
心衰
症状
症 状
临床表现
疼痛:为最早最突出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可达 数小时或数日,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
全身症状:发病1~2天后可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及血沉增快等,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1周左右
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
休克: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表现为收缩压低80mmHg,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神志迟钝甚至昏厥
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日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及烦躁等,重者出现肺水肿
临床表现
心浊音界增大。心率增快或减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部分病人出现心包摩擦音。血压下降。出现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时有相应的体征
体 征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