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罗小凤的发言稿.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7
罗小凤的发言稿
[罗小凤的发言稿]按语:今早收到小凤博士的发言稿,在此贴出,请大家参照,罗小凤的发言稿。因为座谈会的时间只有三个小时,大家都抢着发言,结果一贯总是文静、谦虚的罗博士就在那边只听不说话了,可是她与其他的部分与会者不做准备,只是即兴发言不同,她是非常认真地对待这次座谈会的,不但写出了关于《我们》的评论,还准备了座谈会的发言稿。可是她一看时间不够了,气氛那么热烈,大家讨论得那么忘我,就选择了默默地倾听,即使会上闻哲兄直言与她商榷,她也只是微笑,把时间让给别人。这就是她之所以如此年轻而又富有才华的理由之所在,善于学会让自己”倾听”,”聆听”,不愧为王光明教授的弟子,这种品格是许多人不具备的,这样本来可以吸收更多的东西,这是学习的最好姿态,可是许多人却做不到。以下是罗小凤博士准备在会上的发言而没有时间能够发言的稿件。罗小凤博士准备在会上的发言稿我参加这个发布会,成为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因为会议的主题是”一代人的心灵”,这”一代人”主要是指60年代出生的人。而我,出生在80年代,与60年代整整隔了一代。可能在座的大多数是60年代这一代人的在场者,而我则是一个”他者”,所以周庆荣先生和灵焚先生通知我时我一直说我太惭愧了,但我转念又想,这未尝不是理解周庆荣散文诗的另一个维度。周庆荣诗中有句:”自然永远是自然,寻找我们过去痕迹的却不是我们自己。”或许,我就是这个”寻找我们过去痕迹”的人之一吧?周庆荣以及60后的诗人都是这代人的在场者,而我作为一个80后的读者来读60后这代人的宣言,正是以一种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7
”他者”的视阈来观察与思考周庆荣先生诗集中的心路历程和精神图谱,也许这种视阈带有某种历史后视意味。那么,在这种视阈中我读到了什么呢?灵焚先生的导读已经颇富洞见地剖析和梳理了周庆荣先生的诗思理路,他是从”一代人的宣言”的角度去阐释的,与今天的主题相呼应。而我今天想作为一个他者,把周庆荣在诗中所定位的这个”一代人”的目光拉远一点。他在描画一代人的精神图谱时,拍摄的对焦点确实是60年代生人,但是其拍摄的风景却迈过了60年代,上升到了对”人”的审视与哲性思考。每个人都要置身于他个人所处的历史语境和时代长河中,都有每一代人独特的个体经验,但事实上,我们每代人又都是”人类”中的一个片段。因此,我认为,书写一代人的经验虽然并非易事,但若要突破”一代人”的视线,抵达”类”的高度,则更需要功力与气度,笔者在周庆荣散文诗中窥见了这一优势迹象,因此,他的《我们》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在灵魂叙事的整体话语下,”我们”已不仅仅局限于”60后”一代人,而是作为人类的一个存在体形式,”60后”只是他无法摆脱的身份角色和先行视角。诗人从”我们”话语出发,以个体化的感知经验为基石,触摸特定历史时代的日常生活、社会现实以及难以言说的生命体验,是为了更好地倾听人类灵魂被时代挤压时发出的脆裂声响,是为了抵达人类生命的本相及终极意义,发言稿《罗小凤的发

罗小凤的发言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294838662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2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