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早恋的心理辅导案例一、研究目的中学生早恋是当今学校教育中一种常见的现象, 也令教师十分头疼的一件事情。如果处理不当, 非常容易让学生情感上受到伤害, 还可能会使两个原本性格开朗活泼、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变得心情抑郁和学习成绩退步。更有甚者还可能会使学生离家出走。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躁动期, 其心理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尤其是中学生, 其内部需求已接近成人, 但因其身心发育尚未成熟, 经济上尚不能独立, 所以在需要的满足上往往要受到很多限制, 于是便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 如若教育不当, 就会与父母产生隔膜,甚至滋生逆反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了, 他们特别希望家长和老师把自己看成是平等的一员, 理解他们, 尊重他们, 最讨厌“家长式”的喝斥, 这方面的冲突如若得不到合理的调适, 也往往会损伤其自尊心。当然无论是逆反心理的产生还是自尊心的丧失, 都会使之丧失求知上进的动力和主动创新的精神,从而为早恋埋下祸根。中学生早恋并非一种偶然现象, 它是以中学生生理变化为基础、心理变化为前提、社会影响为催化剂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结果。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哪个少男不钟情, 哪个少女不怀春? ”是的,谁没有面对异性时第一次的怦然心跳?谁没有对中学时代那份感情心驰神往的追忆? 因此对学生早恋的个案研究的有助于使这类学生走出情感的误区, 建立男女同学之间的纯真友情, 帮助个案中的女生正确处理早恋问题, 安然度过青春期。对她今后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各案基本资料姓名:小 Z 性别:女年龄: 16 年级:高一性格外貌特征: 活泼开朗, 外貌较好, 水汪汪的大眼睛, 皮肤白皙, 口齿伶俐, 属于外向型学生。三、个案背景资料 1 、家庭情况: 父亲 44 岁,警察;母亲 42 岁,工人;双胞胎姐姐中专学生。平日里父母上班都很忙,原本姐妹俩一起玩,相互照顾。但中考后,姐姐进入中专, 小 Z 进入高中, 各自有各自的朋友圈, 在一起时间就少了。而且我校是寄宿制高中, 一周只能回去一次,在家也就住 1 天半的时间,与家人相处的机会骤减,所以产生了孤单感。家长期望两个女儿都能考入大学,将来找到好工作。所以对孩子上学习的要求很高。 2 、受教育情况: 从小姐妹俩就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做功课, 不懂的地方相互切磋, 两个人的成绩都算稳定,小Z 的学习似乎更好一点。中考后, 姐姐进入中专,小Z 则进入高中学习。高中升学压力很大, 看见姐姐考入中专后无忧无虑, 还能天天与爸爸妈妈在一起,小Z 心理更加沮丧, 心情也很郁闷。学习成绩上不去,功课做不完, 有的地方还不会做,从此小 Z 心里开始变得失衡,她渴望有人了解她,渴望有人能陪伴她,渴望有人能帮助她。四、教师观察开学报到,小Z 是少数家长用车接送的学生, 父亲比较宠爱女儿, 整理寝室内务卫生时, 父亲全权包办, 上至挂蚊帐、放行李, 下至扫地抹灰,小Z 则在旁一动不动, 眼看父亲忙前忙后。由此可见该生自理能力较差,在家就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Z 性格外向, 活泼开朗, 但有些娇气。开学那几天, 因为想念家人, 加上不适应学校半军事化管理, 所以天天回寝室就哭鼻子。她是班级里年纪最小的学生, 所以其他女生都很照顾她,学习上和生活上尽量帮助她克服困难。开学一个多月后, 她便适应了学校的生活, 但
学生早恋的心理辅导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