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 每年还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在中国, 2003年我国旅游业的固定资产达到8439亿人民币,年营业收入约2308亿人民币, 创造就业机会约6487400个, 据世界旅游理事会( WTT C) 在WTO召开的世界大会上宣布, 中国旅游就业是世界第一位的,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结果,到 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年接待 1. 37 亿人次的入境旅游者,同时 2020 年出境人数 1亿, 位列世界第四。因此我国对旅游管理人才需求有很大的缺口。有关业内专家认为,我国旅游就业前景广阔,旅游就业存在十大增长点。即: 新型住宿接待业、特色餐饮业、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新兴服务业、旅游文化娱乐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旅游劳务输出十个方面, 这些领域就业增长快、潜力大、带动性强, 而且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快发展,就业成本低,老百性受益面宽。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 .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 .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 .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旅游管理专业主要课程管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学概论、旅游服务人员礼仪、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餐饮管理、酒店经营与管理、旅游英语、英语口语与听力、旅游法规、形体训练、导游业务、公共关系学等。每学期安排有相应的专业实操, 并组织学生到著名的旅行社、酒店进行专业见习及专业实习, 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现代公关能力、旅行社的经营管理能力。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从事旅游业管理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及旅行社的管理与营销、策划等综合能力。旅游业就业概念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旅游核心产业就业人数, 目前我国旅游统计中公布的直接就业人数包括旅游住宿、旅行社、景区、旅游车船公司等其它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就业人员构成。二是旅游特征产业就业人数, 包括直接为游客服务、与旅游密切相关的餐饮、娱乐、铁路、航空、公路、水运、公共设施服务等 13 个部门中的旅游就业人数。三是旅游经济就业人数, 这个概念最宽泛, 是通过旅游经济活动所拉动的直接间接的就业人数。根据这一划分,综合分析测算出 2002 年的旅游核心产业就业人数为 612 万、旅游特征产业就业人数为 1685 万、旅游经济就业人数为 510 0 多万, 占整个第三产业就业的 24%, 占中国全部就业的 7%。充分显示了旅游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优势。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就酒店管理方向而言, 目前我国有星级酒店9751家, 并且正处于酒店改制转型期,8000多家公有制的酒店要进入市场经济, 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 而且酒店管理者的待遇在管理层中算较高的。目前, 我国酒店的本土管理者基本上都是以前中专、职业技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在从事酒店业务、积累经验后从基层升上去的, 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不够的情况。因此, 有一定经验的本科毕业生是相当受欢迎的。但是, 本科毕业生要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 要脚踏实地地从基层做起, 等有了经验后再图发展, 否则高不成低不就, 人为地造成就业难。我国旅游就业已形成六种模式新近发布的《中国旅游业就业目标体系与战略措施研究》, 分析了我国旅游业的地域特征, 提出我国旅游就业可以概括为六种不同的地域模式。一、以大型景区为龙头, 形成了丰富的就业体系和就业方式, 包括住宿接待、餐饮、娱乐、旅游购物、劳务服务等。二、在旅游城市、交通枢纽和集散基地, 以住宿接待为中心, 形成了综合性的旅游服务体系,形成了酒店集中区等高密度就业区域。三、以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度假为主, 环城度假带已成为旅游就业的重要增长点, 为城市居民休闲服务建立了相应的就业体系, 包括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农家乐、产业旅游等。四、沿着重要的旅游交通干线及航空港、火车站、汽车站等站口形成的旅游就业重要的增长轴线。沿交通沿线带动的就业体系主要有三种增长模式;沿线的旅游交通服务,如餐饮、车辆维修、商品销售等; 带动沿线旅游景点资源的开发; 带动沿线城镇的发展和就业体系的形成。五、旅游小城镇及乡村旅游就业体系。近年来, 我国出现了古镇旅游、乡村旅游, 这种旅游模式所产生的就业体系, 与一般的旅游景区点相比,具有更高的参与性。六、依托产业旅游带动的就业模式。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出现了许多新的旅游热点,如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节庆旅游、教育旅游等。产业旅游就业模式的特点是,旅游业依托其他产业,往往不是主业,从业者往往是兼职从事旅游。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