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高考作文的选材突破
覃塘高中 莫有童
考场作文的特点是特别讲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文题的“控制性”极严的临场作文!因此,高考作文是必须学会“控制”的。下面来谈谈对材料的控制——即选什么材料和怎么组织材料的问题。
一、明白选材的标准
1、“主题集中性原则”:即围绕中心选材原则,这是最为重要的一条选材原则,是在选材时必须首先考虑的原则。因为如果违背或者说没有很好地遵循这一原则的话,势必导致文章观点和材料的游离,直接导致全文的失去控制!其最直接的后果是大量失分。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2、“典型性原则”:即所选材料最好是很典型的、最具代表性、最具说服力的。这样的材料不但人人熟知,而且其本身具有震撼人心的影响力!如上文许衡“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材料就是这样的一则好材料。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酷暑口渴难当之际,“路人纷纷摘道旁的梨,许衡独不为所动”其原因就是“我心有主”!这个“主”是什么?不就是他心中那坚持洁净的思想么?不就是他心中的那轮洁净的“月亮”么!所以说这则材料很具说服力地证明了观点,对于主题的表达来说是十分典型的材料。
3、“充分性原则”:这主要是指材料必须足够。这究竟使用多少才足够没有硬性的规定。一般而言一篇好的文章总得有两到三个典型材料吧。高考场上那种一事一议的文章,其得分总是不高的。(也是评卷老师所反感的。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本人多次参加高考评卷工作,对此类文章深有感触!)。我想,除了这种文章给人文体不明之感觉而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应该是“不充分”-------试想想,你举出一则材料,焉知不是偶然事件?
4、“时代感、社会性原则:即你写的文章应该是关注时代的,要写有时代感的社会热点的问题,当然这个社会热点的问题,不见得都是政治大事件,但是必须有时代感,因为“文章合为时而作”。而不能象有的同学那样总是想到自己或自己身边的琐事,不能联系更为广阔的社会和社会生活,不能联系更为紧迫的现实内容!思路打不开,他顶多想的就是高考本身,分数排队等等,眼界很狭小,老师不喜欢。
5、“就近原则”:“就近原则”也可叫“熟悉原则”。它适用的范围很广,可以指写自己所熟悉的文体、主题;可以指运用自己所熟悉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个性特点等。在选材上则指选自己所熟悉的材料!中学生就写中学生自己所熟悉的事,有的同学却去写文化大革命,那你不熟悉,就可能班门弄斧。还有,有的同学写早恋,早恋可能是有时代感的热点问题,但也是敏感问题,可能有的阅卷老师不能接受。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要熟悉就必须细观察、多思考、勤练习。不然,你是永远不会熟悉任何东西的!
6、“以小见大原则”:即所选材料最好应该是具体的,能以小见大的材料,这个实际是更高的选材技巧的问题了。它要求所选的材料或很琐细但反映的问题很重大;或很平常但反映思想不寻常;或很一般但揭示的主题很深刻等等。这对一般考生而言确实是很高的技巧性的要求了,可能一时难以做到。但只要坚持去多思考,多提炼-------总还是可以做到的,你看那高考考场上满分作文,不也大都做到了么?
还有一点,如果要称之为“原则”的话,就是“真、善、美原则” 或者干脆就叫“美好原则”。即选能表现美好的感情,表达美好理想的材料。因为
高考作文的选材突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