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各门功课的基础,根据多年统计,也是许多学生望而生畏的拦路虎。一些意志薄弱者,失败就偃旗息鼓。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有诸多原因,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尚未转向。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课件
2
众所周知,目前我们的中学教学重视数理推论,直观形象教学,虽然对于中医学习普遍也是适用的,但中医独特的理论框架,独特的思维方式,如果尚未很好建立,就难于在中医这块圣地内驰骋,乃至投械退却。这是十分可惜而可悲的。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迅速换“数理化脑袋”为“中医脑袋”十分重要。实践证明,闯过这一关者,只要继续努力,前面即是坦途。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课件
3
要学习好《中医基础理论》首先必须建立以下十大观念:
脏腑功能认识观
生理、病理互证观
以象测脏的推断观
取象比类的求证观
知常达变的认知观
形神合一的统一观
人与天地相应观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现
文理服从医理的解释观
医理服从临床验证观。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课件
4
一、脏腑功能认识观
《内经》时代,中医医家对脏腑的部位、结构、形态亦有颇多记载,而且有些论述在当时大大超越世界水平。在论述各脏腑时,教材中亦有部位、结构、形态的阐述,如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心“圆而尖长,形似倒垂的未开莲蕊,有心包卫护于外”等等。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课件
5
如果顺着这样描述思路去理解,则就会对诸如“肾藏精”、“肺通调水道”、“心主神志”这一些概念难以理解。尤其是对刚从高中毕业的学生而言,更是不可思议。故请读书时务必千万要记住中医藏象学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课件
6
用脏腑功能的认识观才能真正理解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如:“左肝右肺,肝气升于左,肺气降于右”,“左升太过,右降不及”。也就不会钻进脾“似马蹄”、“似镰刀”这类牛角尖里面,去认识脾主运化、主清气、主统血等功能,而怀疑中医的科学性,从而影响学习的信心。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课件
7
二、生理、病理互证观
中医药有几千年医疗实践的经验,是在长期生产斗争和医疗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医学理论。中医学理论形成以后,又反过来指导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中医的实践性融于理论之中,而临床表现是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课件
8
因此,从临床角度而言,顺序:应是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概念。而教材编写的顺序是:概念→生理、病理→临床表现。故在阅读时,应适度地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课件
9
譬如以“肾主纳气”一节为例,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之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才能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肾主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若肾的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呼吸就表浅,可出现动辄气喘,呼多吸少等病理现象。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课件
10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